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 习仲勋 > 全文图书 > 习仲勋的故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生产自救
陕西省陕甘宁研究会,崔晓民,崔利民,温若谷

  上自地委书记习仲勋,下至机关干部、通讯员、警卫员,都必须参加农业生产和纺毛线劳动。
  1940年至1942年,由于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的双重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边区各地又连续三年遭受自然灾害,加之边区部队、机关、学校脱产人员剧增,边区经济一时陷入了异常困难的境地。
  为了战胜困难并求得生存与发展,1942年1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作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号召在边区开展全民大生产运动。
  1943年1月中旬,中共中央西北局调时任关中地委书记的习仲勋任绥德地委书记。习仲勋到绥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地委、专署领导,认真讨论解决绥德地区的财政问题。为此,他多次带领地委、专署干部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寻求绥德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新路子。经过反复调查,习仲勋认为绥德分区所辖六县虽为革命老区,但自然条件相当差,辖区内人多地少,土地贫瘠,人民生活困难,且可资开发的荒地极少;如果采取延安、陇东等地区那种组织人力大规模开垦荒地来增加粮食、棉花产量的办法,必然难以收效。他觉得要进一步提高绥德地区农业生产水平,关键要有效地组织劳动力,在精耕细作上下工夫,改变那种靠天吃饭的老办法。
  与此同时,地委、专署号召全区广大干部厉行节约,走出机关,积极参加生产劳动。习仲勋要求大家除帮助农民群众开展生产劳动外,每个干部还要在一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上自地委书记习仲勋,下至机关干部、通讯员、警卫员,都必须参加农业生产和纺毛线等劳动。这样既为群众树立了典范,又基本解决了干部自身的生活困难,将机关干部生活办公费用由过去完全依赖地方政府,改变为自力更生,自给自足。
  1944年,大生产运动在绥德地区广泛深入地开展起来。年初,地委、专署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周密的生产计划,其中包括在农村普遍成立变工队,推广农业技术,发展工副业及劳动竞赛。经过艰苦努力,到这一年年底,人多地少的绥德地区,就基本做到了丰衣足食。
  在这一时期的大生产运动中,绥德地区涌现了许多先进典型,习仲勋还带领其中的70余名代表,参加了在延安召开的陕甘宁边区劳模代表大会,受到了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的亲切接见。
  

习仲勋的故事/陕西省陕甘宁研究会,崔晓民,崔利民,温若谷编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9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