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人物库概述 西北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 边区中共组织领导人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边区政府领导人 边区军事领导人  
 全文检索:
边区著名英模人物 边区著名科教文卫人物 边区著名爱国人士及侨胞 边区著名国际友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边区参议会领导人 > 习仲勋 > 全文图书 > 习仲勋传(上)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小河会议前后
《习仲勋传》编委会

  当彭德怀、习仲勋指挥西北野战兵团收复三边之时,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已进入第二个年头。这时转战陕北途中的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精心筹划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也开始实现:中国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号角已经吹响。为了总结人民解放战争一年来的经验和部署战略反攻计划,研究确定全国解放战争第二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党中央、毛泽东决定召开中共中央扩大会议。
  毛泽东对召开这次会议考虑了较长时间,并多次征求过彭德怀、习仲勋意见。确定会议的最初主题是:讨论晋冀鲁豫野战军陈(赓)谢(富治)纵队到陕北战场配合作战问题。因为在西北野战兵团取得三战三捷之后,中共中央曾作出决定,陈谢纵队在结束晋南反攻战役后现地待命,准备西渡黄河至陕北,受彭德怀、习仲勋指挥,协力击破胡宗南系统,收复延安,保卫陕甘宁,夺取大西北。六月二十日,毛泽东电告陈赓:纵队暂由谢富治、韩钧指挥,陈赓于二十五日动身来中央,商量作战方针。同一天,毛泽东在给彭德怀一份关于边区野战兵团和陈谢纵队作战方针的电文中又提到了开会问题,指出:“榆林、三边两役完成之后,准备向南出击之前,似宜开会一次,讨论作战及补给等事,届时当请你们及陈赓来中央集会。”①七月四日,彭德怀、习仲勋在刚刚结束了收复定边战斗后,便接到了毛泽东于当日凌晨四时发出的电报,征求对夺取大西北的方案。这时,山东战场的局势发生了变化。鉴于刘邓大军控制了黄河南岸的广阔地区,与陈粟野战军形成夹运河相互呼应作战态势,中央军委对于整个战略部署又有了新的考虑,于是毛泽东即电示彭德怀、习仲勋:“关于击灭胡宗南,夺取大西北,有两个方案仍然值得考虑:(一)陈谢纵队照原议来边区,从内线歼灭其相当数量,然后出外线(陇南),与边区集团直接协力完成任务。(二)估计到边区人口稀少,粮食及各种供应颇为浩繁;又估计到鄂豫陕三省交界及平汉以西、汉水以北、渭水以南广大地区敌力空虚;又估计到假如使用陈纵于该区,必然要吸引胡部一个军(五个到八个旅)使用于该方面,而如果胡部有一个军出该方面,则边区敌力大减,利于边区集团各个歼敌;又估计到刘邓十二万人已渡河向陇海前进,如若陈纵到鄂豫陕边开辟新战场,对刘邓亦有帮助,但陈纵基本任务是协同边区集团击灭胡宗南,夺取大西北,并不变更。以上两案究以何者较为适宜,请予考虑。”“你们二位是否可于盐池收复后,令部队在现地休整一时期,自己来小河会商一次。如若你们赞成开会,则我们拟电约贺龙同志亦来开会,时间大约可定在十三日。”②其间,毛泽东还派中央军委秘书长杨尚昆专程到张家畔野司驻地,向彭德怀、习仲勋送交他的亲笔信。
  杨尚昆后来回忆说:当时我有点纳闷儿,同彭德怀那里电报是通的,为什么要郑重其事地派我专程去送信?原来彭德怀、习仲勋指挥的部队已赶走了马鸿逵的骑兵,收复了三边地区,司令部就设在三边的张家畔。那里已经是古长城外了,我带了十一个人,骑马走了五天。每人身上背着装水的葫芦,像是八仙里的“铁拐李”。信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由彭德怀在前线管打仗,由贺龙统管后方。当时彭德怀看后说了一句话:“一个韩信,一个萧何嘛!”③十一日,毛泽东致电催促彭德怀、习仲勋:陈赓十九日到小河,请你们于此时到达或提早数日先来。十六日,彭德怀、习仲勋安排好部队由定边东移宁条梁一带短期休整后,便策马扬鞭离开张家畔野战兵团司令部驻地,前往靖边县小河村出席会议。
  小河村坐落在靖边县城以东约三十公里一条南北走向的沟壑内。两侧是陡峭的红胶泥崖,谷底深处是茂密的杨树、柳树、槐树。小河村就掩映在东侧半山腰的树林之中。但是,特殊的年代使这个本应平静的小山村也笼罩上了战争的烟云。在一个多月之前,中共中央机关和毛泽东等曾冒着大雨从安塞县王家湾转移到这里。由于国民党军队闻讯赶来,情势危急,两天后,又不得不撤离。六月十七日,形势稍见缓和,毛泽东率中央机关第二次进驻小河村。中共中央在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人们便习惯称之为小河会议。
  习仲勋同彭德怀向小河进发之时,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正以急切的心情等待他们的到来。据当时在毛泽东身边做警卫工作的阎长林回忆,当彭老总、习仲勋等西野首长来到小河时,十七八位领导都围了过来。毛主席、周副主席看到一身征尘的彭、习时,亲切地拉着他们的手说:撤离延安后这几仗,你们打得好啊!④
  因为时间紧迫,会议还没有等得及陕甘宁晋绥野战军司令员贺龙赶来,便一起研究陈谢纵队使用方向的两个方案。中央领导还特别向彭、习介绍说:为了确定陈赓纵队使用方向这个战略性问题,毛泽东派出调查组在农村了解到群众存粮极少,难以供应众多的兵力在陕北打仗。同时还召见绥德分区的负责干部商讨筹粮问题,绥德分区的同志表示,要二万兵不成问题,要二万石粮可是个大问题。所以中央根据全国战局的变化和陕北实际,决心改变在陕北打大仗的计划,决定陈赓纵队由原定西渡黄河来陕北腹地直接参战,改为南渡黄河出豫西,从相反方向牵制敌人,配合陕甘宁边区军民击破胡宗南集团进攻。彭德怀和习仲勋表示拥护中央决策,并谈了自己的看法。十八日、十九日,贺龙、陈赓先后抵达小河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向他们通报上述研究的内容和中央决策。十九日,中央军委就中央领导同彭德怀、习仲勋、贺龙、陈赓所研究的议题作出决定,并电告刘伯承、邓小平晋冀鲁豫野战军、中原局和在晋南待命的谢富治、韩钧:为着协助陕甘宁击破胡宗南系统,同时协助刘邓经略中原,决定将陈谢纵队使用方向改为渡河南进,首先攻占潼洛郑段⑤,歼灭该区敌人,并调动胡军相机歼灭之。尔后向豫西、陕南、鄂北进击,创建鄂豫陕边区根据地,作为夺取大西北之一翼。陈谢纵队仍属彭习序列不变,同时仍属晋冀鲁豫建制。⑥
  经过几天的酝酿和准备,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于七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三日正式举行。会场就设在毛泽东窑洞前院子里一棵粗大的槐树下,因为烈日炎炎,工作人员还特意在树上搭架了枝叶和草席遮阳。参加会议的中央领导同志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和陆定一、杨尚昆,西北局、西北野战兵团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的负责人彭德怀、习仲勋、贺龙、马明方、贾拓夫、张宗逊、王震、张经武,以及从晋南前线赶来的陈赓。在紧张的战争环境中,能将这样多的负责同志集中到偏僻的小河村开会是不易的。仅从出席会议的十四人中西北党、政、军、财方面负责人就到了八位来看,足见西北战场问题是这次会议的重要议题。
  习仲勋回忆说:会议开始当天,毛泽东首先讲话。他开宗明义地告诉大家,原来计划把陈赓纵队调到陕北来,同西北部队集中作战,前天中央几个同志同彭总、仲勋、贺龙、陈赓在一起又作了研究,考虑到西北的粮食困难,又考虑到陈赓率部南进豫西、陕南更有利于从外线钳制胡宗南军和配合刘邓军出中原,因此决定陈赓率部南渡黄河作战。这样一来,陕北战场只能依靠彭总独力作战,今年只能削弱胡宗南,到明年七月可以造成消灭他的条件。边区在军事上和财政上主要依靠晋绥,今后更加如此。因为战争使陕甘宁边区的地方缩小、人口减少了,所以决定晋绥、陕甘宁两区合并,由贺龙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司令员的资格统一指挥,解决统一后方、精简节约、地方工作三个问题。毛泽东还首次提出了对蒋介石的战争用五年来解决的设想。⑦接着周恩来就解放战争第一年的战绩在会上作了总结讲话。
  二十二日,习仲勋、彭德怀、贺龙及西北局副书记马明方、西北财经委员会副主任贾拓夫等,围绕陕甘宁、晋绥两解放区的地方工作和西北局工作及土地改革、财政经济、后勤供应分别作了发言。习仲勋特别对边区土改中出现的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提出对土改中损害中农和民族工商业利益、乱斗乱打、抓“化形地主”⑧等偏向应该纠正,否则对战争和发展经济都不利。习仲勋对把晋绥和陕甘宁边区合在一起,统一后方,表示坚决拥护。以至在后来谈起此事时还说:“不合,仗难打胜。没有这个会议,前方后方不能一体化。会后就一体化了。前方打仗,俘虏带回来也有了地方。兵员补充、粮食弹药都靠晋绥。没有两区统一,就不可能取得只经一年又一个月就收复延安的胜利。”⑨
  在习仲勋等发言中,毛泽东还插话说西北局的领导应增加魄力,对错误采取严肃的态度,加强具体领导,以达到团结同志和团结群众的目的。他还说:这个边区是土地革命时期留下的唯一的一个区域,保存了几千名干部。第一,有本地领导骨干;第二,有政治上可靠的军队;第三,人民是好的;第四,保留了土地革命时期老区许多好的作风,有了这些条件,敌人是可以被战胜的。⑩
  小河会议决定了加强西北战场的措施,习仲勋再次担当重任。会议决定将晋绥军区重新并入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由贺龙任联防军司令员,习仲勋任政治委员;中央军委同意中共西北野战军前线委员会以彭德怀、习仲勋、张宗逊、王震、刘景范五同志组成,彭德怀为书记,西北野战兵团定名为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习仲勋为副政委;决定西北局回后方工作。二十六日,毛泽东致电朱德、刘少奇等中央工委的同志,通报了以上情况:中央已召集彭、贺、习、马、贾诸同志开会三天,检讨工作,决定河东、河西统一后方工作由贺龙负责,西北局回后方主持;野战军自打合水、曲子、环县歼灭八十一师及骑二旅大部后,三边敌人逃回宁夏,收复三边;现决定向榆林行动,给该方之敌一个打击,相机夺取榆林,吸引胡军北援,以利陈纵队行动;决定陈纵不来边区,八月底向豫西出动。
  习仲勋对小河会议记忆是深刻的。他在八十一岁高龄时,还撰写专文深情记述了会议经过及其历史功绩。文章写道:
  小河会议是在全国解放战争处在伟大时刻召开的,这次会议形成的指导人民解放军大举出击,经略中原,发展战略进攻的正确方针和加强西北战场的重要措施,反映了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关于把中央的决心与前线指挥员的见解有机结合起来的战争指导艺术。对我军在陕北战场迅速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大西北,夺取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
  会后不久,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西北野战军于八月中旬在沙家店战役中,一举歼灭国民党军整编第三十六师六千余人,彻底粉碎了胡宗南企图将西北野战军消灭于陕北或赶过黄河以东的狂妄图谋,成为西北战场转入战略反攻的转折点。
  ①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09页。
  ②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25页。
  ③ 《杨尚昆回忆录》,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年9月版,第253页。
  ④ 《解放大西北》,青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51页。
  ⑤ 潼洛郑段,指潼关、洛阳至郑州地段范围。
  ⑥ 《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中央文献出版社、军事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版,第143页。
  ⑦ 习仲勋:《忆党中央在转战陕北中召开的小河会议》(打印稿),1994年5月。
  ⑧ “化形地主”,是康生在晋绥土改中提出的一个错误概念。他认为,晋绥是老区,要按照过去的标准,找不到地主富农。老区的地主富农,把财产转移到工商业上去了,凡这些人都是“化形地主”,都应列为斗争对象。这与解放区对经营工商业的地主富农政策是相违背的。
  ⑨ 习仲勋:《忆党中央在转战陕北中召开的小河会议》(打印稿),1994年5月。
  ⑩ 讲话记录稿存中央档案馆。
  

习仲勋传/《习仲勋传》编委会
您是第位访客!
版权所有:陕西省文化厅主办"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陕西省分中心
Copyright 1998-2014 www.shawh.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陕西省图书馆维护 | ICP备案:陕ICP备10200749号-2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