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
(1907—1952)
周文,原名何开荣。四川荥经人。早在1929年冬,周文就在家乡组织读书会,成立文化促进会,推进当地的白话文的进程。1932年,在叶以群的介绍下,周文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安徽分盟,并任组织部部长,开始走上革命道路。1932年底,国民党当局在安徽大肆搜捕进步人士,安徽分盟遭破坏,周文来到上海,加入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3年2月,由丁玲、叶以群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文在鲁迅的关怀和帮助下,在文学创作中坚持走现实主义道路,创作发表了一系列面向大众的文学佳作。1933年9月,经鲁迅推荐,茅盾主持的《文学》杂志上发表了周文的短篇小说《雪地》。这篇“朴质”且具有“地方特色”的小说使周文一举成名。周文由此进入创作的旺盛期,成为左联时期具有独特创作个性并富有成就的作家之一。期间,周文还直接参加了中共的秘密工作。1933年,周文当选为左联组织执委。9月,他和夫人郑育之参加了在上海召开的远东反战大会的筹备工作,负责大会的宣传工作。1934年3月,周文当选左联常委和组织部部长。1936年4月,冯雪峰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来到上海,负责中央与上海地下党的联系。经鲁迅推荐,周文成为冯雪峰的内部交通和秘书。他经常扮成商人、学者,往返于上海、西安,传送文件,护送同志。
1937年10月,周文奉命回到四川,搞统一战线工作,在成都开展抗日文艺运动。他以合法身份在成都市政府任秘书。1938年,周文在成都组织筹建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都分会,并担任理事和总务工作。1939年底,周文离开成都,于翌年2月1日抵达延安。周文到达延安前夕,陕甘宁边区文协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题为《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与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即《新民主主义论》)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宣言》提出,应大量地运用一切有用的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出版大众读物,努力使艺术走向大众。根据以上决议精神,陕甘宁边区党委决定成立大众读物社,由周文具体负责筹备工作。期间,边区文协召开扩大会议,决定将《文艺突击》改名为《大众文艺》,由周文主编。在会上,周文还被选为常务理事,负责总务工作。
1940年3月12日,大众读物社宣告成立,由周文任社长,杜桴生任副社长,下设报纸编辑科、丛书编辑科和通讯科三个科,全社有工作人员近30人,大多是20岁出头的青年人,大家对如何办大众化的报纸,编大众化的丛书,都还是一知半解。为使全社人员对文艺大众化的问题能有深刻的理解,周文一开始就给大家讲文艺大众化的意义和重要性,讲列宁关于大众化的论述,并组织大家学习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3月25日,《边区群众报》创刊。报纸一出,周文就在文化俱乐部举行茶话会,邀请延安各机关、学校、部队、团体代表和文化界名流50多人,征求对大众读物社的工作和新出版的《边区群众报》的意见。在这次茶话会上,决定成立了大众化问题研究会,从1940年5月到1941年3月,大众化问题研究会在周文召集下先后举行过三次研讨会,对大众化识字问题、大众化与工作写作、大众化的关键与经验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1940年8月1日,《大众习作》创刊号出版,周文撰写了发刊词,并请毛泽东题写了刊名。11月15日,《大众习作》第二三期合刊出版,毛泽东看后非常高兴,于11月30日给周文写了一封信,信中说:“群众报和《大众习作》第二期都看了,你的工作是有意义有成绩的,我们都非常高兴。”至1941年3月大众读物社成立一年时,《边区群众报》共出版45期;编《大众习作》四期;出版丛书11种,其中《大众文库》七种,《大众画库》四种;组织大众通讯网608个,成立模范读报组21个。周文在这一年的时间里也创作发表了30多篇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对边区群众文化的提高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941年4月,周文接替周扬出任边区政府教育厅厅长。当时边区的小学教育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但也是边区财政经济最困难的时期。为筹措教育经费,周文接任厅长后,即规定从1941年起教育经费由各县自给自支,清理公产、公款做为教育基金,不得任意开支,并主持制定了《陕甘宁边区各县教育经费开支暂行标准》、《陕甘宁边区教育经费管理委员会组织规程》、《陕甘宁边区县政府第三科会计制度暂行规则》,从而使边区教育经费管理走向制度化和正规化。同年七八月间,又在延安、绥德、安边、庆阳、正宁等举办教师讲习班,对1500多名小学教师进行培训提高。11月,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在延安召开,为总结边区教育工作,周文向二届参议会提出工作报告和提案,边区教育厅从9月30日起一连召开了10多天的三科长联席会议。周文根据会议讨论的意见,和副厅长丁诰川联名向边区二届一次参议会提出了工作报告和议案,建议规定“扫除文盲、破除迷信、提倡卫生,教育人民对于革命的民族、民主、民生纲领的认识,为建立科学的、民主的、大众的民族新文化而斗争”为边区的教育方针。这一建议基本上符合当时边区的实情和教育发展的实际,为边区政府修改教育方针提供了非常好的意见。也就在这届参议会上,边区政府秘书长谢觉哉被选为参议会副议长,周文改任边区政府秘书长,教育厅厅长由柳湜接替。
周文上任伊始,边区政府即开始实行精简和整编机构的工作。周文兢兢业业,埋头于工作之中,对边区政府工作的正规化、制度化和机构整编做了大量工作,他对公文程式的改革意见,更是受到毛泽东的表扬。由于受旧的文牍形式的影响,延安各机关往来的公函大多是陈旧的一套,给边区政府林伯渠主席的呈文,不是直称主席,而是称“主席林”,或是“均座”;称边区政府为“均府”。公文的开头往往用“为呈请事”,“为布告事”,“为通令事”,“迳启者”,“窃查”等新八股形式。周文是主张大众化的,他提出改革旧公文、拟草不同内容不同形式的公文格式。他拟定了一套新公文格式,交边区政府政务会讨论修改后使用。他还把自己对新公文呈式的意见写信给毛泽东。毛泽东写信表扬了周文,并鼓励他写文章“打击党八股与新文言”。其间,周文还担任边区文协延安分会副主席。繁重的工作累坏了周文的身体。1942年5月下旬,周文因身体虚弱向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提出辞呈,离职休养。
1942年5月,周文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毛泽东在座谈会上的讲话使周文受到巨大鼓舞,他以满腔热情奔赴抗日前线。9月1日,周文到达晋绥根据地,任中共晋绥分局宣传部秘书,主管《抗战报》。1943年4月,周文临时调任中共晋绥分局秘书长。1944年底兼任晋西大众报社社长和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社长。1945年9月,又兼任抗战日报社社长。1946年3月,周文调重庆任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新华日报社副社长。7月底,周文回到延安,协助文协出版《延安生活》丛书。9月底,周文重返晋绥,任中共晋绥分局宣传部副部长,同时负责领导《晋绥日报》(原《抗战日报》)和晋绥《大众报》(原晋西《大众报》)的工作。1947年任晋绥分局秘书长,1948年7月至1949年5月任晋绥分局宣传部部长。
1949年5月,周文赴北平参加首届中国文代会后即留京工作。同年8月调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即中共中央党校)秘书长兼语文教员,同时还担任中直机关党委纪检委员、全国作协组织部部长和全国文联委员等职。1952年7月1日,周文因病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