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维德
(1902—1977)
霍维德,陕西绥德人。少时上过几年冬学,后在绥德省立第四师范学校一面当校工,一面学文化。17岁时曾带领乡亲反对财主霸占水源,深得乡亲们称赞。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次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大革命失败后,历任中共绥德东区区委书记、绥德县委书记等职,参加领导农民运动、学生运动。1927年绥德义合一带下了一场特大冰雹,庄稼颗粒无收,官府照旧催收“烟亩税”。霍维德组织并带领1000多名受苦乡亲冲入区公所进行抗税斗争,逼得区长只好答应暂停催收,呈报减免。1935年初当选为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到陕北后,先后担任陕北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兼工农监察部部长、陕甘省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关中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1939年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任命霍维德为财政厅厅长。
当时,陕甘宁边区所辖行政区划以陕北为主,包括甘肃和宁夏的部分地域,约150万人口。这些地方土地贫瘠,农作物产量很低,除有少数土盐场、土煤窑以及延长油矿外,再无别的工业。边区人民承担着中共中央及西北局机关、八路军留守兵团、各院校师生共计数万人的吃饭、穿衣费用,仅1940年就将近10万石公粮,负担较重。霍维德担任财政厅厅长后,既要想法增加财政、粮食收入,保障边区党政军的一切费用,又要减轻群众负担,身上的担子十分沉重。
这时边区财政厅仅有厅长、科长、科员、勤务四个人,霍维德过去只作过担挑小生意,没有为大家业理财的经验。上任第一年,工作没搞好。他内疚地说:“因为我刚到财政厅工作,对情况不了解,又不会做财政工作,不敢下决心。因而造成今年粮食的困难,我是有很大责任的。”其间,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实行经济封锁,加之大批爱国青年和进步知识分子来到延安,更加重了财政负担。1941年5月,边区政府派南汉宸任财政厅厅长,霍维德改任副厅长兼粮食局局长,先后又调来了吴波等一批知识分子,力量得到很大加强。霍维德在协助南汉宸开发大盐田,增设盐税机关,增加税款收入的同时,又深入各分区、县、区、乡、村,逐一调查核实,提出一个合理征收公粮的方案,得到南汉宸的支持。随着大生产运动的发展和边区财政厅的努力,延安近10万人的党、政、军、学的吃饭问题逐步得到改善。其中霍维德的建议起了重要的作用。
那是1941年春,霍维德根据陕北经济的历史状况,经过慎重考虑,向毛泽东提出了克服边区财政困难、增加财政收入的特殊措施。这些措施包括在全面开展大生产运动的同时,指定一些机关、部队、学校开展以“出口”特产,按取“外汇”为目的的生产运动,以及成立盐业局,向边区之外运输食盐,换取“外汇”等内容。经过几年的努力,对于改善边区财政收入,促进边区吃饭、穿衣、各种生活必需、药品、医疗器械等困难的解决,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实践锻炼,霍维德成为为革命理财的行家里手,取得了党和群众的信任,后来,他还兼任了边区财政经济处处长和银行管理委员会委员。
其间,霍维德曾先后选调方仲如、钟仰高、高秀山等任被服局局长。他帮助被服局制定了中央机关、八路军、边区各单位被服的统一材料、统一购进、统一制作、统一管理、统一供应的“五统一”办法。他在财力、物力上积极支持机关、部队、学校开展纺线、织布、织毛衣、织毛袜,用桐油油雨衣、炮衣、枪衣等活动。在棉花紧缺的情况下,他提出用羊毛、羊绒代替棉花制毡帽、毡靴,生产土呢料。他还发动群众试制土染料,能将布和毛线染成灰、黄、毛蓝等各种颜色。他曾派钟仰高带上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土呢料,到晋察冀边区出售后买回“洋布”、染料和染布机,改善了被服局的生产条件。1943年初,霍维德带领陕甘宁边区500余名干部,奔赴晋绥抗日根据地帮助开展经济建设工作。完成任务后,他仍回边区财政厅工作。
1945年4月至6月,霍维德抱病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南汉宸另任他职,霍维德接任边区政府财政厅厅长。
1947年9月,霍维德调离财政厅,到吴堡县参加土地改革。土改前期,“左”的倾向比较严重,有的干部政策观念淡薄,喊出了“群众要怎么办就怎么办”的口号,晋西北、陕北出现了吊打地主,斗争会上用石头砸伤、砸死人的现象,划成份偏高、斗争扩大化的情况较为严重。霍维德对此十分忧虑,一方面向曹力如等反映自己的意见;另一方面尽力教育干部和群众严格执行党的政策。当年12月下旬,中共中央在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会议,纠正了土地改革工作中“左”的错误,使土改运动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1948年春节过后,霍维德担任了西北新区政策研究团团长,带领白向银、赵苍璧、谢怀德等四五十人(后增加到近百人),随南下部队,先后在陕西黄龙、韩城等县担负研究新解放区应该执行什么政策的任务。他们深入乡村农户,忍饥受寒,同甘共苦,写出一批有份量的调查报告,其中有几篇被《团结报》采用刊登。1948年底,研究团工作结束,回延安写了一个完整的总结报告,受到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的赞扬。
1949年2月,霍维德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晋南行署副主任。他接来妻女,一起赶赴晋南,与行署主任武新宇、书记马明方齐心协力,为开拓晋南解放区新的工作局面而奋斗。
1950年2月,霍维德调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他自带行李,深入工地,与工程技术人员、工人吃住在一起,亲自领导修复了兰州铁桥、泾川桥、游龙桥、鸡头关桥等重点桥梁。他驱车数万里,顶酷热、冒风沙,实地察看了从乌鲁木齐到霍城、从霍城到伊宁的公路线路和路段,还一段一段地踏勘了甘青公路和兰州到天水、天水到宁强等公路建设情况,发现问题,就地研究解决。霍维德在担任西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部长两年零九个月中,西北地区公路通车里程,1951年较1950年增长46.9%;1952年上半年公路客货总运输量超过1950年全年的46%。
1952年11月,霍维德调任甘肃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党组书记,兼甘肃省人民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1954年6月任中共甘肃省委第二书记,12月任甘肃省副省长。1955年2月又兼任甘肃省人民委员会财粮贸办公室主任,6月任中共甘肃省委书记处书记。1956年9月,霍维德当选为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65年12月奉调任政协山东省第三届委员会副主席。1977年6月14日,霍维德因病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