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谭政

乔希章

    
    (1906—1988)
    谭政,原名谭世名,号举安。湖南湘乡人。1927年初参加国民革命军第四方面军,在陈赓部任文书。同年9月参加秋收起义,随起义军上了井冈山,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2月调任前敌委员会秘书,协助前委书记毛泽东起草整理文稿。5月,红四军成立后,谭政先后任红四军军委秘书长、政治部训练部主任等职,参加了古田会议,并担任会议记录。1930年6月,红十二军成立后任政治部主任兼教导大队政治委员。之后又任红二十二军政治部主任、红一军团第一师政治部主任,参加了第四、五次反“围剿”斗争。其间,主要从事军队的政治动员、思想教育、瓦解敌军、纪律教育等工作。1934年10月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并任红一方面军红一师政治委员。长征途中,谭政奉中央军委之命,派出工作队向彝民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又对部队进行民族政策教育,做到与当地民族友好相处,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区。
    1935年10月,谭政随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西北根据地的吴起镇。12月17日,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谭政听取了瓦窑堡会议两个决议的传达,聆听了毛泽东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的报告,认为在抗日战争即将全面爆发,团结一切爱国民主力量,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新时期,红军的政治工作,有重新检讨和加以转变的必要。1936年3月26日,谭政撰写了《关于红军中新的政治工作的意见》一文,上报中央。
    谭政在文章中写到:贯彻统一战线政治路线宣传教育的原则是:第一,着重于党的策略的解释,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殖民地民族问题的教育,以保持红军的阶级本质和应有的特色。第二,利用中国民族革命运动的历史传统、历史人物和英雄事迹、经验教训,作为政治课内容的引证,发扬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第三,注意国际问题的教育。解释侵略阵线与和平阵线,法西斯主义与社会主义,联系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反对帝国主义战争、反法西斯主义运动,等等。第四,适当采用和选择三民主义中革命的部分内容进行教育,并且着重于干部和党员的教育,把干部和党员从政治上、理论水平上提高一步,坚持反对在复杂环境中思想上的堕落蜕化的倾向。
    谭政还就政治工作与军事技术战术的关系提出新的见解。他指出:基于今后作战任务和作战对象的改变,政治工作仍然要保证提高部队的军事技术和战术素养,使红军走上近代军队的地位。发扬红军固有的特长——迅速、秘密、灵活机动、善于速决,还要善于持久战,善于攻击,善于防御,善于山地战,善于平原作战和村落战、巷战,以及河川战斗等。在军事训练中,应着重于干部战术素养的提高和指挥艺术的发挥,并精于指导战争规律的研究。谭政《关于红军中新的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加按语转发。这篇文章,对人民军队政治工作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转变,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936年5月,谭政离开部队入中国抗日红军大学第一期受训。同年10月毕业,调任红军后方政治部任组织部部长。1937年6月升任后方政治部主任。10月成立总指挥部,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同时兼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12月改为后方留守兵团)政治部主任。
    在八路军、新四军敌后抗战和创建、发展、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最艰苦的历史阶段,谭政撰写了不少关于军队政治工作方面的论文,如《论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论敌军工作的目的与方针》、《敌军工作的当前任务》、《关于八路军的干部问题》、《八路军新四军的干部政策》、《论八路军政治工作的传统与作风》等。其中的《论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一文,对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战争的政治工作作了初步的总结。文章认为八路军、新四军是抗日的人民的武装,是中国革命军队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前进的部分。为着巩固内部、团结人民,积极地站在斗争的最前线,把自己成为全国抗战的核心起见,八路军、新四军的政治工作,应有其独立性。而这个独立性是从无产阶级立场与中国共产党现时的策略任务出发的。
    谭政还就抗日战争这一民族解放战争的特点,总结了八路军、新四军三年来政治工作的经验。他指出:由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除一般的抗战任务之外,还有着自己特殊的任务,这个任务就是最积极地站在国防的最前线,使自己成为抗战的模范。抗战的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抗日战争是以全民族的战争规模而出现的。因此,八路军、新四军的政治工作,首先根据抗日和统一战线政策出发,团结各抗日阶层、党派、友军及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对敌,反对互相诋毁、倾轧和中途妥协投降。八路军、新四军的宣传教育工作,要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现时策略,把阶级教育与民族教育统一起来。而统一战线的策略教育,又是阶级教育的重要部分。
    1942年冬,谭政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1944年4月,谭政受中共中央委托,在毛泽东和周恩来、刘少奇等主持和指导下,起草并在西北局高干会议上作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这个报告总结了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政治工作的经验,结合抗日战争时期形势和任务的变化,论述了人民军队政治工作的性质、地位和基本方针、原则,并提出了改革政治工作组织形式和工作制度的意见,阐明了对待政治工作传统应持有的正确态度。1944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总政治部《关于学习和散发谭政<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的通知》指出:“谭政同志1944年4月11日在西北局高干会上,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是八路军、新四军政治工作问题的全面总结,其中关于发扬成绩、纠正缺点部分,及组织形式工作制度部分,都是八路军、新四军全体适用的;关于边区经验部分,亦值得全军重视。八路军、新四军连级以上一切政治工作、军事工作、后勤工作干部,应一律将此件作为整风文件与固定教材加以研究讨论,并须联系实际,改造自己的思想与工作。对于文化程度低的干部与全军战士,则应根据这一文件精神与各部队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编为通俗教材,进行普遍的教育与检讨。”《通知》还强调指出:“这一文件,不但特殊地解决了军队政治工作问题,而且也一般地解决了我党历史经验、领导方法与工作作风上的许多问题。为了指导和协助各地军队工作,全党干部亦应研读这个文件。”1945年4月至6月,谭政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
    1946年1月,谭政奉调东北工作,任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主任,后任东北野战军政治部主任等职,继续从事军队的政治工作,在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中,为收编国民党起义部队做了大量工作。随后担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新中国成立后,谭政出任中南军区暨第四野战军第三政治委员兼干部管理部部长、中南局第一副书记、华南分局第三书记、华南军区政委等职。1954年10月,谭政调到北京,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9月,被授予大将军衔。1956年9月,在中共八大上被选为中央委员,随后又被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1959年庐山会议后,受到错误的处分。“文化大革命”中又遭到林彪反党集团的残酷迫害,被关押8年之久。1980年中共中央对他受到的政治诬陷予以平反。1988年11月6日,谭政因病在北京逝世。

陕甘宁边区著名人物/梁星亮 杨洪主编;西北大学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