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劲光
(1903—1989)
萧劲光,湖南长沙人。1920年冬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2年底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海军大将军衔。
萧劲光早年在长沙长郡中学读书,五四运动时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0年加入毛泽东等人创办的湖南俄罗斯研究会,同年8月进入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创办的外国语学社学习。1921年春赴苏联,入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后转入红军军事学校学习。曾任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莫地方执委会委员。1924年秋回国,参加江西安源路矿工会工作。1925年冬起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六师党代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再赴苏联,入列宁格勒军政学院学习,1930年结业。1930年秋回国,任闽粤赣军区参谋长兼政治部主任,并兼任闽西彭杨军事学校校长。1931年冬起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校长。1931年12月起任红五军团政治委员。1933年起任建(宁)黎(川)泰(宁)警备区司令员兼红十一军政治委员,中共闽赣省委委员,闽赣省军区司令员、政治委员,并兼红七军团军团长、政治委员。1934年被诬为“罗明路线”在军内的代表,受到撤职、开除党籍、判处5年监禁的错误处理。后解除监禁,到红军大学任教员,政治科科长。参加了长征。其间:任军委干部团上级干部队队长,1935年7月起任红三军参谋长。到达陕北后,1935年11月至1937年春任中共陕甘省委军事部部长、中共陕甘宁省委军事部部长,其间1936年兼任红二十九军军长。1937年春起任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军委总参谋部参谋长,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政治委员,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员、政治委员。1940年9月至1941年5月任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常委。1941年5月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1942年9月至1945年7月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1945年10月至1947年12月任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副司令员,其间:1946年11月前兼任东北人民自治军、东北民主联军第一参谋长。1946年12月至1948年4月任中共中央辽东(南满)分局副书记,1946年10月至1948年5月兼任辽东(南满)军区司令员。1948年1月至1949年6月任东北军区副司令员。1948年5月起兼任东北野战军前方第一指挥所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司令员、兵团党委书记。1948年6月至1949年3月任中共中央军委东北分会委员。1949年3月至1950年1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二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兵团党委书记。1949年5月至1951年10月任中共中央华中局委员、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长沙和平解放后兼任湖南军区司令员。1949年12月至1953年1月任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1950年1月至1980年1月任海军司令员,历任海军临时党委书记、海军党委书记、第一书记、第二书记,曾兼任第一海军学校校长。1954年11月至1975年1月任国防部副部长。1956年11月至1982年9月任中共中央军委委员。“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1965年1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相继当选为第三届、四届、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79年7月增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2年9月至1985年9月任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第一届、二届、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1955年9月被授予海军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他是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1956年11经中共中央决定任中央军委委员,1959年9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第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会议、中共十一届一中全会相继任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十二大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常委(任职至1985年9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1989年3月29日,萧劲光在北京逝世。
(选自《中国共产党历届中央委员大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