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二、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进军大别山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鲁西南战役结束后,晋冀鲁豫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准备利用这一有利时机休整半个月,于8月15日直出大别山。期间,中央军委对晋冀鲁豫野战军直出大别山后可能遇到的情况的对策和进军大别山后的前途进行分析。8月6日,中央军委电告刘伯承、邓小平等:“你们对于出动后敌之可能对策估计如何?我们觉得敌可能采取两种或三种办法。第一种办法,迅速组织进攻,使你们不能立足。”“第二种办法,宁可给我以立足机会,不急于尾我进攻。”“第三种办法,即同时采用上述两种办法。”①刘伯承后来回忆说:“当时,毛主席估计到跃进大别山的有利条件,又估计到外线作战的种种困难,提出可能有三个前途:一是付出了代价站不住脚,转回去;二是付出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打游击;三是付出了代价站稳了脚。并告诫我们要做充分的思想准备,从最坏处着想,努力争取最好的前途。”②
    8月8日晚,晋冀鲁豫野战军分兵三路向南疾驰。17日越过黄泛区。18日渡过沙河。24日突过汝河。经过20多天的艰苦跋涉和激烈战斗,于27日进入大别山麓。在晋冀鲁豫野战军实施展开时,国民党追堵的部队23个旅随之也进了大别山,企图趁刘邓大军立足未稳寻机歼灭或逐出大别山。蒋介石委任白崇禧指挥部队“围剿”进入大别山的解放军。9月11日,中央军委致电刘伯承、邓小平:“目前几个月内,你们作战似应避开桂系主力七师、四十八师,集中注意歼灭中央系及滇军。因七师较强,不易俘缴,四十八师情况不明,似和七师相差不远,而中央系各部及滇军五十八师则在运动中,易于歼俘。”③据此,刘邓大军于9月在商城、光山地区,以滇军整编第五十八师为对象,连打三仗,把敌人机动兵力吸引到大别山北麓,保障第三、第六纵队向皖西、鄂东地区展开。
    10月初,国民党军从鄂东、皖西调集4个整编师,与原大别山北麓的3个整编师一起,对光山、经扶地区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合围。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分散大敌,使敌主力疲于奔命”的指示,命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向鄂东挺进,扫荡弱敌,连克经扶、黄安等城。10月8日,在六安以南张家店歼敌第八十八师第六十二旅4000余人。这是刘邓大军进入大别山后,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首次取得歼敌一个整编旅的胜利。10月12日,中共中央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及各纵、各旅:“自你们进到鄂豫皖边区并立住脚跟,配合陈、粟在淮河以北,陈、谢在豫西、陕南,彭、张在西北,许、谭在山东,我军已完成了南线第二年作战的战略展开,并打了许多胜仗,迫使南线诸敌分散应付,处于被动,创造了我军在今后大量歼敌的条件。尚望各同志在刘、邓正确领导下,继续努力,团结全党全军,克服困难,完成伟大战略任务。”④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76—277页。
    ②刘伯承:《千里跃进大别山》,《星火燎原》第9册,解放军出版社2005年版,第4页。
    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242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修订本)下卷,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年版,第243页。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