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三、陈谢集团西进豫西

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共中央军委原定陈赓、谢富治纵队在结束晋南反攻后,西渡黄河入陕北,配合西北野战兵团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尔后一起担负夺取大西北的任务。就在陈谢纵队准备西渡黄河去陕北的过程中,1947年6月30日,晋冀鲁豫野战军发起鲁西南战役,控制了黄河南岸广阔地区。7月19日,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陈谢纵队使用的方向改为渡河南进,而且将陈谢所部的规模也扩大了,即从原来一个纵队,扩大为3个纵队一个军的集团行动,仍归彭德怀、习仲勋指挥,作为夺取大西北之一翼。
    7月23日,中央军委提出晋冀鲁豫野战军直出大别山。27日又决定,“从现在起,陈谢集团归刘邓直接指挥。”“陈谢集团组织前委,以各部首长为委员,陈(赓)谢(富治)韩(钧)三人为常委,陈赓为书记,谢富治为副书记。”①29日,中央军委又致电陈谢集团:“照原计划于八月出潼洛,切断陇海,调动胡军一部增援,相机歼灭之,以配合陕北之作战。”②
    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在确定陈谢集团渡河南下出豫西后,陈谢部立即做好渡河准备。8月6日,西北野战军开始围歼榆林之敌,8月7日,刘邓野战军提前向大别山挺进。中央军委于8月9日、12日接连致电陈谢,要求他们有力地协助刘邓的行动,应提前于8月10日至8月15日间渡河,首先控制潼洛段山区,待形势变化决定下一步行动。同时指出,胡宗南主力正向榆林增援,“彭习亦甚盼你们早日渡河,变动局势”③。8月22日,陈谢大军渡过黄河。至8月31日,先后攻克宜阳、洛宁等城镇,在洛阳和陕县之间开辟了广阔的战场。
    陈谢集团渡河后,中共中央军委于9月2日、4日致电陈谢:“你们作战范围,包括黄河、渭水以南,汉水以北,平汉路以西,西安、汉中线以东广大地区。应使干部熟习这一地区地理、敌情、民情,准备以至少半年时间在这一地区东西南北往来机动,大量歼灭敌人,才能建立根据地”。“作战原则:对敌守备薄弱之据点及城市则坚决攻取之,对敌有中等程度的守备而又环境许可之据点及城市则相机攻取之,对敌守备强固之据点及城市则避开之,着重点放在调动敌人打运动战及占领广大乡村,消灭反动武装,发动群众,必须准备经过一个困难时期,逐步建立根据地。”④
    陈谢集团遵照中央军委指示,经过半个多月的连续作战,共歼敌2万余人,控制了渑池、陕县、灵宝等城。当陈谢兵团逼近潼关、威胁西安时,蒋介石亲自到西安指挥,急忙从大别山、晋南、榆林抽调部队空运西安,连同当地原来的部队,布防西安、潼关地区。由于敌情的变化,9月23日、25日,中共中央军委致电陈赓、谢富治等,对陈谢集团的作战部署作了调整。10月2日,陈谢集团出其不意,在新安以西的铁门歼国民党军整编第十五师师部及该师第六十四旅大部。陈谢集团在豫陕边地区转战月余,解放12座县城,歼敌3.3万余人,为豫陕鄂根据地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陈谢集团在潼关与洛阳之间往返作战时,国民党军从山东战场调集整编第二十师,加上第五兵团等共10个旅集中洛阳,从西北战场抽调的第一、第三十六师等8个旅集中在潼关,准备东西夹击陈谢集团,打通陇海线。10月20日,中央军委电告陈谢集团越过陇海线南下,“相机攻占陇海以南,平汉以西,方城、南召、舞阳之线以北诸县,歼灭民团、保甲、土匪及小股敌军,发动群众,分地主粮食、财物”,建立根据地。⑤陈谢集团主力于10月31日至11月5日发动伏牛战役。歼敌一部后,实施“牵牛”战术,与敌盘旋,拖散敌人,创造战机,扩建根据地。至11月底,陈谢集团在豫西转战3个多月,共歼敌6万多,攻克县城30多座,在豫陕鄂边界地区顺利展开。
    ①《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56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262页。
    ③《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195页。
    ④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档案馆编:《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21—1949)》第24册,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第339页。
    ⑤《毛泽东军事文集》第4卷,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09页。

中共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史/中共陕西省委党史研究室著.—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