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实行民主政治,创建模范的根据地
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根据地建设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也是坚持和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本问题。陕甘宁边区的民主政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权,即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它是经过民主选举和按照严格的民主集中制建立起来的。边区民主政权由民意和权力机关、政府机关、司法机关三部分组成,按边区、县、乡三级设置。边区各级政府权力机关的最高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在人员组成上,实行“三三制”的原则。边区政权体制的产生、职能和运作机制都充分体现和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
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民主政权建设的实验区,对敌后各根据地的政权建设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1939年陕甘宁边区第一届参议会在延安召开,会议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根据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施政纲领规定:要巩固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一切力量保卫边区,保卫中国,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抗日;发扬政治民主,实行普选,保障人民的自由权利;确立私人财产所有权,发展工农业生产,保护自由经营,废除高利贷;发扬艰苦作风,提倡生产节约,厉行廉洁政治等。这个施政纲领,明确规定了陕甘宁边区和其他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性质、特点和基本政治、经济政策,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主根据地所实行的是真正的民主主义制度。陕甘宁边区的施政纲领是边区人民权利和意愿的集中体现,是边区各阶级合作的政治基础,起着宪法的作用。它从根本上体现和保证共产党的领导,使民主政治在边区得以全面实施,同时也使边区的民主政治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轨道上运行。
抗战中期,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巩固边区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团结各阶级各阶层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推进全国的政治民主化,中共中央通过总结各地创建抗日民主政权的经验,提出了建立“三三制”抗日民主政权的政策:“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的原则,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①同时,进一步明确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②“三三制”政权是各阶级、各阶层统一战线的联合民主专政,它取代任何党派的一党专政,其总精神是:团结、抗战、救中国。它是对共产党在局部执政中的自我约束,是党的抗日统一战线策略在政权问题上的最好体现,也是体现民意、凝聚民智、发挥民力,推进共产党领导进步的重大举措。它从制度上保证了更好地争取和团结广大的中间势力、合理调节各抗日阶级的内部关系,照顾到各个阶级、党派和社会的方方面面,使不同利益的抗日阶级和阶层真正实现联合。
①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42页。
② 同上书,第7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