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报刊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红色报刊 > 报纸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三、《边区群众报》

《陕西报刊志》编委会


    《边区群众报》是中共陕甘宁边区党委机关报,1940年3月25日在延安创刊。开始是4开两版,石印,旬刊。10期后改为4开4版,铅印,周刊。1941年5月边区党委改为中共中央西北局,该报就成为西北局机关报。1946年3月25日,该报300期时改3日刊。1946年11月2日改为半周刊(每周三、六出版)。1947年3月,国民党胡宗南部队进犯延安,边区群众报社在印完第363期《边区群众报》后,便埋藏好机器设备,携带一部油印机,于3月18日子夜撤出延安,随中共中央西北局机关转战陕北。因战争形势时紧时松,根据物质条件,报纸有时出4开两版或4版,有时出8开两版或4版;有时油印,有时石印,有时铅印,直到1948年1月9日报头更名为止。1947年4月11日到19日,在行军途中编印了6期8开两版的《边区群众报》。4月21日,与西北新闻社编的《新闻简报》合并,出《边区群众报》日刊1号,共出192期。1948年1月10日,报社转移到绥德县霍家坪时,《边区群众报》更名为《群众日报》,刊号承接《边区群众报》编号。创刊号为第193期。1948年4月21日延安光复后,《群众日报》回到延安清凉山继续出版,从4开两版或4版到对开两版或4版。1949年5月1日,群众日报社将人员分为两个班子,一班人留在延安继续出报,另一班人5月15日随军南下,于5月27日在西安出《群众日报》(西安版)。在延安出版的《群众日报》于6月10日停刊,出至704期。
    从1940年3月创刊至1949年5月西安解放,先后担任《边区群众报》和《群众日报》社长的有:周文、谢觉哉、李卓然,副社长是杜桴生,总编辑是胡绩伟,副总编辑有金照、景昌之、林朗。从1947年冬到1949年9月,边区群众报社和群众日报社一直担负着报纸、通讯社、广播电台这三个方面的工作。报社、新华社西北总分社、西北人民广播电台,实际上是一个单位,一套人马、三个牌子。在边区群众报社转战陕北时,还出版了18期马兰纸铅印的32开本的“边区群众报副刊”(《群众日报》创刊后,易名为《群众日报副刊》)。当时的《群众日报》同时还办了一种通俗的、图文并茂、马兰纸铅印的4开两版的(后增为4版)《群众》周报。
    《边区群众报》是办给陕甘宁边区基层干部和农民看的通俗小报,其主要任务是:教育人民群众,提高觉悟,加强各项建设,保卫边区,支援抗日战争。它的鲜明特点是大众化,从内容到形式尽力做到通俗易懂,使识字很少的人看得懂,不识字的人听得懂。报纸出版后,立即受到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很快发行到1万多份。
    《边区群众报》用4号字,每期除标题外,大约只有8000字。编辑真是句斟字酌,精雕细刻,要求字少、内容多。每期稿子编好后,召集全社同志集体审查修改,特别注意听取文化低的同志的意见,报纸既做到通俗、明白、多样性、活泼有趣,能正确完成重大的政治任务;又做到短小、精悍、简单、具体,去适合文化比较落后的边区群众。对中共中央和边区党委的重要指示和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该报不登原文,而用通俗的语言加以改写和缩编。但也有例外,如《边区各界抗敌救国会为拥军工作告全边区父老兄弟书》,共4300多字,因内容需要告诉群众,文字也较通俗易懂,就出了一个增刊,用两个版的篇幅刊登全文。

陕西报刊志/《陕西报刊志》编委会编.—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