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价值论视野中的延安精神之解读——延安精神原生态研究

侯彦峰 赵华朋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认为,价值观是人们基于生存、发展和享受的需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关于价值的总观点、总看法,是人们的价值信念、信仰、理想、标准和具体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系。价值观作为人们关于事物是否具有价值、具有什么价值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区分好坏、利弊、得失、善恶、美丑、正义与非正义、神圣与世俗等的观念,是人们特有的关于应该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的约束性规范。任何一个社会的价值观不是单一的,而是由多种不同的、甚至是相互冲突的价值观念构成的复杂体系,其中必有一种价值观念处于核心地位,对其他价值观念处于主导地位,起着支配地位,这就是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理想、价值信念、价值尺度、价值原则的集中反映,并内化为人们普遍的价值追求和价值向往,是由一定社会崇尚和倡导的思想理论、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因素构成的社会价值认同体系。
  从价值论视野看,延安精神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了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价值信念、新民主主义革命目标的价值共同理想、以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核心价值精神和以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基本价值标准四个方面。
  一、主导价值信念: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从主导价值信念看,在延安精神中,马克思主义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方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是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坚定的信念和信仰。
  价值信念是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关于事物一定会按照某种未来状态发展变化的观念,是人们对某种现实或观念抱有深刻信任感的精神状态。价值信念所揭示的内容总是同人们应当持有的态度和应当采取的行动有关。价值信念的思想基础应该科学、合理,只有反映了客观规律和历史必然性的价值信念才是一定能够实现的信念,也才是值得人们为之奋斗的信念。
  马克思、恩格斯19世纪40年代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它很快成为当时无产阶级的自觉信仰时,马克思主义信念和信仰就产生了。在此之前,出现过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但它只是一种空想、幻想,不能成为真正的信念和信仰,因为它没有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之上。马克思主义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科学。同时,马克思主义又是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学说,是真理和价值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创立于德国,后经苏联化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继而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一经传入中国,就开始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并成为由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的共产党人的价值信念和信仰。
  延安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在延安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国情,克服了党内存在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深入研究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特点和规律,在不断总结党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第一次结合,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写在了党的旗帜上。刘少奇在党的七大修改党章报告中指出: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毛泽东思想之所以能够形成,就在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制定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就是主张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它反对主观主义的思维方式,既反对脱离实际地从经典作家和权威作品中生套硬搬现成理论的教条主义,也反对无视理论、盲目蛮干的经验主义。人们通过认识世界而寻求真理,寻求真理则为着更好地改造世界,从而求得实效、满足人们自身的价值需要。实事求是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
  由此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成为延安时期革命的主导价值信念和信仰,发挥着重要的导向功能,引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二、共同价值理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共同理想
  从共同价值理想看,在延安精神中,以共产主义最高理想为基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形成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的共同理想。
  价值理想是以一定的价值信念和信仰为基础的价值目标体系。这种目标体系以关于个人或社会的未来形象为标志,为人们的价值追求提供着自觉的典范或“样板”。价值理想是价值信念、信仰中最高价值目标的具体形象,是具体实践着的价值信念、信仰。从价值主体看,价值理想分为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个人理想主要指个人对自己未来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社会理想,即共同理想,是一个社会共同体的全体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没有共同理想,被西方称作一盘散沙。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用它来武装人民,中国人民才有了共同理想。首选共产主义理想是人类最崇高的远大理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共产主义是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联合体,是人类最进步、最美好、最和谐的社会形态。共产主义理想既包括对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憧憬,也包括对未来美好前景的向往,但是,共产主义理想需要一步一步完成阶段目标,最终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从建立伊始,就是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为共产主义奋斗,追求中华民族和全人类的彻底解放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也是最终的政治目标,但同时根据中国的特殊国情和中国革命发展所在的历史方位,中国共产党在不同革命阶段又有自己的阶段性政治目标,即党的最低纲领。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指出:“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并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的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每个共产党员都要为此而奋斗,绝不能半途而废。”①党选择了符合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的最低纲领,首先是联合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神圣胜利,之后是推翻国民党反动派在全国的独裁统治,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成为延安时期的共同理想。在共同理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得到了广大人民的拥护和支持,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三、核心价值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从核心价值精神看,在延安精神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继承和发扬了以爱国主义为新的民族精神和创新开放的时代精神。
  民族精神作为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和共同实践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为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和接受的思想品格、价值取向和道德规范,是一个民族的心理特征、文化传统、思想情感等的综合反映,属于价值观的范畴。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我国历史上,爱国主义从来就是动员和鼓舞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撑,在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抵御外来侵略和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爱国主义精神看,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一切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所形成的优良风格。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尤其是近代以来民族精神的积淀和升华,它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前仆后继的精神气质。延安精神的这种民族性更突出地表现在延安时期培育起来的大批民族英雄的伟大人格和内在灵魂之中。延安时期的爱国主义具有广泛性和彻底性的特点,延安时期的爱国主义也是主观情感和实际行动的统一,“中国共产党人和广大军民,或运筹于帷幄,或拼搏于沙场,或抗争于魔窟,或洒汗于田间,或呼号于文坛,为中华民族的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献出自己的生命,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他们真正爱国主义的奉献精神”②。
  民族精神,既是民族历史性活动的反映,也反映着民族现实性创造活动。“因此我们绝不能拘泥于传统,而应不断地、创造性活动的反映和引领。”③在某种意义上,一切民族精神都是时代精神。时代精神是在一定的社会实践中,体现民族特点、反映社会进步的发展方向,顺应并引领时代潮流,为社会成员普遍认同和接受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道德规范和行为方式,它体现在那个时代大多数人的精神风貌、民族气质、行为规范、价值追求中,是贯穿其中的原则和灵魂。
  延安时代是一个具有创造性活动的时代。实事求是,作为当时反对教条主义和主观主义思想基础上形成的,本身蕴含着创新的意义。在实事求是的引导下,延安军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一个时代的创造,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通向全国胜利的通道。同时,延安时代也是一个富于开放性的时代,中国共产党人虽然处在偏远的地区,却能够把目光放眼全国,把视野投向全世界。他们把抗日战争当作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争取了大量国际友人支援,其中很多人还来到延安和边区参观考察甚至留下来一起参加中国革命。此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马克思主义为信念、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如政治法律思想、哲学、道德伦理、文学艺术及科学、教育、卫生等精神领域的各方面都开创了一个全新局面,从不同视角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使延安成为共产主义道德的典范和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雏形。
  四、基本价值标准:革命时期的荣辱观
  从基本价值标准看,在延安精神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标准和艰苦奋斗的道德品质,形成了延安时期的革命的荣辱观。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辱与耻辱所持的根本观点和态度,它不仅体现了一种特殊的道德情感,而且体现了一种特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它对人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动力、导向和调节作用,起到价值标准的作用。荣辱观作为以价值观念为核心的意识形态,是社会存在的反应,并且随着社会存在的运动、变化、发展而发生相应的变化。
  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基本价值标准或正确的荣辱观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因此,自私自利,消极怠工,贪污腐化,风头主义等等,是最可鄙的;而大公无私,积极努力,克己奉公,埋头苦干的精神,才是可尊敬的。”④毛泽东同志的论述第一次对共产党人的荣辱观从内容上进行了明确的界定,提出了什么样的行为是可鄙的、是耻辱的,什么样的行为是可尊敬的、是光荣的。
  延安精神作为价值标准,作为革命时期的荣辱观,在道德层面上表现为高尚的集体主义精神,在人格层面表现为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这是共产党人道德情操的集中体现,它表现在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以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在延安时期,无论是中国共产党人、人民军队还是革命干部,都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行为的最高准则。在延安时代,在理论形态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命题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毛泽东曾多次在其著作中强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他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⑤我们党和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⑥。在七大的政治报告中,毛泽东又指出:“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⑦同时,在七大通过的党章中,还明确地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规定为中国共产党党员所必须履行的义务之一。在实践形态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主要体现为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根本工作路线,它密切了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党认为群众是党的依靠,群众则由衷地拥护党做他们的主心骨;它还体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实践中。延安作为革命年代的民主圣地,人民群众的各项民主权利以法律形式得到保障,并在“三三制”选举等政治活动中得以实现,所以老百姓把边区政府看作自己当家作主的政府。政府工作人员廉洁奉公,以人民利益为重,被称作“只见公仆不见官”,受到中外友好人士的高度赞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延安精神的重要特征,表现了革命者自立自强的英雄气概。延安精神在本质上是一种革命主体精神,从道德人格层面看,它蕴含着崇尚辛勤劳动、反对好逸恶劳以及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价值追求。党的许多领导人都为此树立了光辉榜样,他们克勤克俭、埋头奉献,与边区军民共克时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道德品质和政治本色。
  综上所述,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已经具有了明确的主导价值信念、共同价值理想、核心价值精神和基本价值标准,这些内容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构成延安精神的内容。从价值论的视角分析,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核心价值体系,在战争年代,延安精神发挥着导向功能、凝聚功能、规范功能和整合功能,是克敌制胜的伟大精神力量,中国的新民主义主义革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新时期,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延安精神仍然是鼓舞人们战胜各种艰难险阻,掌握建设本领的精神支柱。
  (作者为西安理工大学思政部社科系博士、讲师,西安理工大学思政部社科系教授)
  ①《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448页。
  ②郭必选:《延安精神论纲》,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版,第55—56页。
  ③韩震:《思考的痕迹:文化碰撞中的思想生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89页。
  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52页。
  ⑤《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522页。
  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04页。
  ⑦《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4—1095页。
  

延安精神与中国共产党90年/梁星亮等主编;陕西省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6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