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纠正轻视科学和歧视知识分子的错误观念*

马文瑞


  (1981年11月6日)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时期。中央领导同志的许多讲话和党中央的许多文件都反复强调,全党要重视科学技术事业。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其中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指出:“要坚决扫除长期存在而在‘文化木革命’期间登峰造极的那种轻视教育科学文化和歧视知识分子的完全错误的观念,努力提高教育科学文化在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肯定知识分子同工人、农民一样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没有文化和知识分子是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的。”①
  中央《决议》指示我们,对于那种轻视科学和歧视知识分子的完全错误的观念,要“坚决扫除”。我们省是否坚决扫除了?扫除了多少呢?今天我们举行省科协“二大”,对此应有一番估计。3年多以前,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代表党中央明确宣布“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和“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之后,在党的反复教育和纠正下,轻视科学和歧视知识分子的错误观念,已经扫除了不少,情况大有转变。但是否完全扫除了?我看,还不能这么说。我们大家须知:轻视科学和歧视知识分子这种错误观念的存在,除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登峰造极的“左”倾思想影响之外,还有我国长期封建社会的思想影响,小生产者的保守习惯和狭隘眼界的影响。我们一些同志包括有些领导干部,受这种影响,把科学技术工作视为“软任务”,认为“可有可无”,或者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挤掉”的习惯,至今没有完全克服。今后,对于轻视科学和歧视知识分子的错误观念,必须继续加以扫除,像清除垃圾一样,从我们的思想上清除干净。
  大家都知道,新的历史时期的中心任务是把经济工作搞上去。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靠什么?一靠路线、方针、政策,二靠科学技术。而在路线、方针、政策走上正确轨道之后,科学技术就更有其重要的作用。离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就谈不上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二者不可分割。抓工业而不抓科学技术,不能说是真正抓工业;抓农业而不抓科学技术,不能说是真正抓农业。中央最近指出,发展国民经济,不能用单纯靠建新厂、增加能源供应和增加劳动力的办法,而要靠挖掘潜力,讲求经济效益,从“内涵”方面扩大再生产。要这样做,哪一样也离不开科学技术。我省现有的科学技术力量是比较雄厚的,但是不少经济技术指标却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原因固然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我省科学技术力量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科学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中,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武器和内容。因此,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把科学技术工作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把科学技术的作用切实发挥出来,使它真正成为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经济发展的巨大力量。否则,我们就不是一个清醒的经济工作领导者,也不是一个清醒的科技工作领导者。
  发展科学技术事业,一定要贯彻执行中央提出的科学技术工作必须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方针。作为地方科协,要以更多的力量来从事为本省生产建设服务的活动。现在,农村由于贯彻执行党的正确政策,实行各种形式的生产责任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空前高涨,一个普及科学技术的群众性的活动正在兴起。工矿企业由于实行调整和改革,有了一定的企业自主权,也出现了采用适用的先进技术的热潮。这是我们的科学技术兴旺发达的预兆和动力。我们要把促进经济发展作为科学技术的首要任务,围绕生产,加强生产技术的研究,大力抓好科学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要紧密结合本省、本地区实际,从经济调整和四化建设大量存在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找出那些牵动全局、对发展经济具有重要意义的课题,组织力量,攻关解决。大家知道,我省位于黄河中游,地跨温带和亚热带,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气候优越,资源丰富。关中素有“膏壤沃野千里”之誉;陕北在古农书上早有牧草丰美、“群羊塞道”的记载;陕南发展多种经营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我省轻纺工业的潜力很大,机械工业包括国防工业的基础比较雄厚。这些都是我省的优势。当然,我们也有不利的条件。究竟应当如何发挥我们的优势,抓住哪些重大项目,采取哪些主要措施,才能把陕西的经济搞上去?这就向我省科学技术工作者提出了许多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例如:
  (一)在全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的116个县中,我省就占47个。如何采取综合治理的科学技术,恢复生态平衡,把这类地区建设成为林牧基地?
  (二)渭北旱原23个县的粮食生产对全省农业关系甚大,如何通过综合治理,变低产为高产稳产?
  (三)关中灌区和汉中盆地的粮、棉、油如何高产稳产并降低成本?
  (四)以秦岭、巴山山区为主的土特产和全省多种经营如何才能有一个大的发展?
  (五)如何开展我省能源、水源和环境保护综合技术研究,以保证经济建设,造福于子孙后代?
  (六)如何发挥我省轻纺工业的优势,从科学技术上进行综合研究,解决关键技术问题,增加花色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使轻纺工业有个新的发展?
  (七)如何发挥我省机械工业的优势,通过科学技术进行挖潜、革新、改造,发挥更大的经济效益?
  (八)如何发展新型建筑材料和其他必要的原材料工业,以及改进城乡建筑的设计和施工?
  (九)如何防治我省的地方病、常见病和多发病,增进人民健康?
  (十)如何加强管理科学的研究,以及在着重解决国民经济突出问题,加强生产技术研究的同时,也适当加强对基础理论和新兴学科方面的研究?
  这些问题,影响和决定陕西经济建设的快慢好坏。我们希望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深思熟虑,提出切合实际的意见,并且从不同的专业发挥专长,为解决这些重要的问题而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②请大家看看,上述十个题目的提出,不就是社会的迫切需要么,现在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主观的努力。
  为了更好地团结、动员和组织广大科学技术工作者,我省各级科学技术协会的工作必须加强。科协是党团结和联系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纽带,是党和政府在科学技术工作方面的助手、参谋和顾问。它具有跨行业、跨部门的特点和在科技工作者之间横向联系的作用。这些特点和作用,是行政工作部门所不能具有和不能代替的。省科协恢复以来,做了大量的工作,是有成绩的。省委知道,各级科协刚刚恢复,工作中遇到不少困难。因此,要求各级党委加强对科协的领导,像领导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那样,把科协作为自己直接领导下的一个群众团体,支持它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开展工作。科协的专职干部编制、经费、办公地址等尚未落实的,要尽量予以解决,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科协及各个学会也要发挥自己人才集中、学科广泛、知识密集的优势,把科研、教育、生产部门的科学技术工作者联合起来,加强同经济部门和生产单位的联系,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普及科技知识、发现培养人才、提供科技咨询服务等活动,使科协真正办成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之家,起到其他部门和群众团体所不能起到的独特的作用。
  发现、培养和选拔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既是百年大计,又是当务之急。人才开创事业,事业造就人才。有了人才,各项事业才能兴旺发达。我省现有在职科学技术人员182000多人。他们怀着振兴中华的热忱,刻苦钻研,自强不息,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是我省四化建设的一支骨干力量,是宝贵的智力资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科学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在整个社会造成尊重科学、尊重科技人员的风尚。要珍惜人才,有识才之眼、爱才之心、用才之胆,做到广开才路,人尽其才,必须理解,科技工作者的专业是搞科技,为了更好地进行科技工作,我们要求他们也要学习政治、学习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做到又红又专,但是我们不能用政治家、理论家的标准去要求他们,对他们进行科技工作的5/6的时间,必须保证。关于这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从党内特别是党员负责同志做起。我们大家都要关心、爱护和帮助科学技术工作者,同他们交朋友,同他们加强联系。各经济、科学、技术、教育部门和企业、事业单位,都要积极地把德才兼备而又懂得科学技术的人才吸收到领导班子中来。凡是有关我省经济建设计划、国民经济重大决策、重大建设项目、企业技术改造、技术政策的制定等,都要认真听取专家意见,避免失误。各级科协也要做好组织工作,认真负责地把科技工作者的各项建议及时转送党政有关部门研究采纳。
  关心和代表科技工作者的利益,是科协组织的不可推卸的责任。科协对科技人员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要尽量想办法,解决可能解决的困难。要反映他们的要求和呼声,要敢于坚持原则,替他们说话。遗留的冤假错案,尚未平反纠正的,要继续加以平反纠正。对于任何打击、压制科技工作者,侵犯他们正当利益的行为,要进行干预和斗争。党把经常了解和监督实现党的科技政策、知识分子政策的任务,交给了各级党组织,也交给了科协组织。你们应当及时向党反映情况,贯彻落实党的政策。
  同志们,陕西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在创造灿烂的古代科学文化中曾经做出过卓越的贡献,中外传颂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火药、指南针,在陕西的史书中都有最早的记载。在艰苦的革命岁月,我们党就在延安建立了自然科学研究机构,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反复强调科学是人们向自然界争取自由的一种武器,号召“学习使中国工业化的各种技术知识”。我们应当学习我们伟大民族的创造精神,继承和发扬延安时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在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为繁荣科学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科学技术事业是大有可为的。党寄厚望于科学技术工作者,人民委托大家以重任,希望同志们振奋精神,大展宏图,发展科学技术,多出成果,多出人才,为建设陕西实现四化而英勇奋斗吧!
  *这是马文瑞同志在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注释
  ①《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人民出版社1982年8月版第842页。
  ②恩格斯:《致符·博尔吉乌斯》(1894年1月25日),《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505页。
  

马文瑞论延安精神(中)/马文瑞著;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编.—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