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图书

[上一记录][下一记录]

第十章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发展与壮大 一、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共中央统战部、陕西省委统战部、延安市委统战部编著


  七大的政治路线及对统一战线的总结
  在德国法西斯面临彻底覆灭和中国抗日战争接近最后胜利的前夜,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中国共产党举行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党的七大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大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以及其他有关问题的报告和讲话。朱德作《论解放区战场》的军事报告和关于讨论军事问题的结论。刘少奇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和关于讨论组织问题的结论。周恩来在会上作《论统一战线》的发言。
  七大提出的党的政治路线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①。中国共产党“主张在彻底地打败日本侵略者之后,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对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民主联盟的国家制度,我们把这样的国家制度称之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大会强调指出,为了建立新中国,当前最重要、最迫切的任务,就是立即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民主联合政府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上的最高形式。毛泽东指出,“我们这个新民主主义制度是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之下,在共产党的领导之下建立起来的,但是中国在整个新民主主义制度期间,不可能、因此就不应该是一个阶级专政和一党独占政府机构的制度”,中国共产党必须和其他民主的政党、团体或个人实行合作。毛泽东明确指出,无产阶级的领导,并不等于马上实行社会主义,目前所要实现的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和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有原则的不同的”。七大对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的纲领和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也作了全面具体的说明。
  关于新民主主义的一般纲领,七大强调要允许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得到比较大的发展。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里有一段很有名的话:“有些人不了解共产党人为什么不但不怕资本主义。反而在一定的条件下提倡它的发展。我们的回答是这样简单: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毛泽东说:“现在的中国是多了一个外国的帝国主义和一个本国的封建主义,而不是多了一个本国的资本主义,相反地,我们的资本主义是太少了。”毛泽东在七大的口头报告里又说:“在我的报告里,对资本主义问题已经有所发挥,比较充分地肯定了它。这有什么好处呢?是有好处的。我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肯定的,就是孙中山所说的‘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的资本主义。至于操纵国民生计的大地主、大银行家、大买办,那是不包括在里面的。”“我们这样肯定要广泛地发展资本主义,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对于这个问题,在我们党内有些人相当长的时间里搞不清楚,存在一种民粹派的思想”②。七大关于发展资本主义的论述,是对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七大在党的文件上首次明确提出要以生产力标准来评判一个政党的历史作用。毛泽东在政治报告中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应该使每个同志明了,共产党员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③。
  周恩来在七大作《论统一战线》的发言,讲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着重讲国共关系,一个是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问题。合起来说,都是关于统一战线的问题”。周恩来运用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地总结了统一战线的经验教训,指出:建立和巩固新民主主义的统一战线,就是要认清楚敌人、队伍和司令官这三个问题。强调:“领导权的问题,是统一战线中最集中的一个问题。右的是放弃领导权,‘左’的是把自己孤立起来,成了‘无兵司令’、‘空军司令’。可以说右倾是把整个队伍送出去,‘左’倾是把整个队伍推出去”④。
  七大深刻地揭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规律,对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三项基本经验,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总结。
  抗日战争时期以及整个延安时期,是党的统一战线实践取得丰硕成果并在理论和政策方面空前发展的重要阶段。党高举民族解放和团结、民主、进步的大旗,在坚持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过程中,使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更加丰富和完善。党的七大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毛泽东统一战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结论中指出:“全党要注意同党外人士的合作,并且要加强这个合作,使我们能联合更多的人,联合得更好。统一战线是一门专门的科学,我们党内很多人还没有学会,很多人不善于同党外人士合作,我们要学会这一门科学。”
  一是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科学地阐明了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统一战线的指导思想。就是从延安时期起,毛泽东把统一战线提高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1939年,毛泽东在欢送一批即将从延安奔赴抗日前线的青年时,说过一段脍炙人口的话,“当年姜子牙下昆仑山,元始天尊赠了他杏黄旗、四不象、打神鞭三样法宝,现在你们出发上前线,我也赠你们三样法宝,这就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同一年,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正式提出了三大法宝的著名论断。他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经验时,指出,统一战线是夺取胜利的一大法宝和基本武器。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阐明下述重要思想:第一,指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是和统一战线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而核心问题是正确处理同资产阶级关系,“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发展道路,是在这样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复杂关联中走过的。这是一个历史的特点,殖民地半殖民地革命过程中的特点,而为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史中所没有的”⑤。第二,第一次把统一战线提高到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的高度,“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⑥。第三,科学地阐明了三大法宝之间是密切的、不可分割的联系,“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这就是三者的相互关系”⑦。
  二是建立包括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了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同盟军的思想,创立了以无产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人民大众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并以此为指导,建立包括绝大多数人在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毛泽东根据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条件提出农民是无产阶级的坚固的最可靠的同盟军。无产阶级有可能和必要通过自己的先锋队用先进思想、组织性和纪律性来提高农民群众的觉悟水平,发展和壮大革命力量。城市小资产阶级也是可靠的同盟军。中国的资产阶级有两个部分,一部分是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大资产阶级即买办官僚资产阶级,他们反共反人民,历来是革命的对象,另一部分是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的民族资产阶级。无产阶级领导的统一战线要争取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并且在特殊条件下把一部分大资产阶级也包括在内,以求最大限度地孤立最主要的敌人。
  中国革命和中国统一战线的一个显著特点,也是最大的优点在于我国无产阶级拥有最广大的同盟军,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甘心受外国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包括全中华民族绝大多数人口在内的规模宏大的统一战线。一切赞成反帝爱国的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都属于统一战线的范围。无产阶级政党需要根据各个时期的革命性质、目标和各个阶级、各种人们对革命的态度,进行具体分析,争取尽可能多的同盟军。
  三是共产党必须掌握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实行坚强正确的领导,是我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特点,也是统一战线得以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发挥重大作用的最根本的保证。1947年12月,毛泽东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时深刻指出:“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要胜利,没有一个包括全民族绝大多数人口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这个统一战线还必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之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的领导,任何革命统一战线也是不能胜利的”⑧。
  实现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必须依靠和实行正确的政策。在反对陈独秀的投降主义和王明先是“左”倾后是右倾的教条主义斗争中,毛泽东反对“一切团结”和“一切斗争”的错误政策,强调在同资产阶级结成统一战线时要保持无产阶级的独立性,确立了又联合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在被迫同资产阶级,主要是大资产阶级分裂时,要敢于并善于同大资产阶级进行坚决的武装斗争,同时要继续争取民族资产阶级的同情和中立,提出了依靠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分化顽固势力的一整套策略,坚持了党在组织上、思想上的独立性,牢牢地掌握了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在实现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过程中,要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这是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策略路线。因此,必须十分慎重的对待中间势力,争取他们进步或保持中立。中间势力是介于进步势力与革命对象之间的一切政治力量,他们有革命和动摇的两面性,在社会上有很大的影响,其政治态度的向背,往往可以影响革命的成败。对于孤立分化顽固势力,毛泽东要求要善于分析其内部的矛盾,“在一个时候,打击的敌人不能太多,要打击少数,甚至对大地主也只打击少数最反动的。什么都打,看起来很革命,实际上为害很大”⑨。
  无产阶级和共产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即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毛泽东强调指出:“没有这两个条件或两个条件缺一,就不能实现领导”⑩。
  四是正确解决民族资产阶级问题,是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的一个独创性的贡献。民族资产阶级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问题,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这是它区别于帝国主义国家资产阶级和中国买办性大资产阶级的重要特点。毛泽东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就对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作出了科学论断,并在同党内机会主义斗争中坚持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到达陕北后,1935年12月毛泽东在瓦窑堡会议上,在随后召开的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所作报告即《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进一步对买办大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区别,对于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作了深刻的科学的论述,指出:“民族资产阶级同地主阶级、买办阶级不是同一的东西,他们之间是有分别的”,“他们一方面不喜欢帝国主义,一方面又怕革命的彻底性,他们在这二者之间动摇着”,在民族危机的严重关头,“他们中间的一部分(左翼)是有参加斗争的可能的。其另一部分,则有动摇而采取中立态度的可能”(11),批判了党内那些否认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认为民族资产阶级就不可能同工人农民联合抗日的错误观点,提出要联合民族资产阶级,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五是又联合又斗争是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根本策略原则。统一战线内部的不同阶级、阶层、社会政治集团之间,既在共同目标下实行联合,又由于各自不同的利益和政见而存在着矛盾和斗争。因此,毛泽东提出了又联合又斗争的基本政策。1939年,毛泽东总结我们党对待资产阶级问题上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之后强调指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路线的重要一部分,就是同资产阶级联合又同它斗争的政治路线”(12)。1940年12月,毛泽东把又联合又斗争作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政策提出来,指出:“现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既不是一切联合否认斗争,又不是一切斗争否认联合,而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13)。以后,毛泽东又进一步把这一政策运用到艺术上和文化工作作上:“在一个统一战线里面,只有团结而无斗争,或者只有斗争而无团结,……都是错误的政策。政治上如此,艺术上也是如此”(14)。从而把这一原则推广到处理统一战线中各种社会矛盾上来。统一战线中的又联合又斗争,是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在处理统一战线内部关系中的具体运用,是辩证的完整的政策。团结是目的,斗争是手段,团结中有斗争,斗争是为了团结。总的说,是以团结为主。掌握又联合又斗争的原则,就要坚持两条战线的斗争,既反“左”又反右,有“左”反“左”,有右反右。
  统一战线发展的新阶段
  党的七大前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继续向着胜利的方向发展。1945年上半年,苏、美、英盟军在欧洲战场取得彻底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伟大胜利。1月苏军向德军发动强大攻势,迅速打破了希特勒的防御计划。3月间,美英等国在西欧的军队渡过莱茵河,攻入德国腹地。4月下旬,苏军完成对柏林的包围;5月2日,攻占柏林,希特勒在此前自杀身亡。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在意大利,共产党人领导北部各城市人民于4月间发动起义,游击队逮捕了法西斯头目墨索里尼,并由人民法庭判处死刑。
  德、意法西斯的覆灭,使日本法西斯陷入完全孤立的境地。同盟国决定进一步加强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完成对日最后作战。1945年2月,美、英、苏三国领导人在苏联的雅尔塔举行会议。根据雅尔塔协定,4月25日至6月26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中国政府派宋子文为代表团的首席代表,解放区代表董必武作为中国代表团10名正式代表之一出席会议。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代表第一次公开出现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董必武在美国期间,向广大侨胞和美国人民宣传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事迹和共产党的主张,引起很大反响。会议讨论并签署了《联合国宪章》,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在中国正面战场上,3月下旬,日军在鄂北、豫西发动老河口作战;4月,在湘西发动芷江作战。中国军队同敌人展开激战,分别毙伤日军1.5万人和2.6万余人。同时,中国军队借日军4月下旬从广西等地收缩兵力、撤退之机,乘胜追击,歼灭一批敌人并收复南宁、桂林、柳州等地。
  在解放区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人民武装力量根据中共中央“削弱日伪,发展我军,缩小敌占区,扩大解放区”的方针,从1945年5月开始,对日伪军发动了大规模的夏季攻势。在沦陷区,中共中央号召人民“组织地下军,准备武装起义,一俟时机成熟,配合从外部进攻的军队,里应外合地消灭日本侵略者”(15)同时,注意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不管什么人,只要是反对日本侵略者及其汉奸,就同他们联合,为打倒共同的敌人而斗争。
  德国法西斯的垮台,盟军在太平洋的攻势作战的成功,中国军民的夏季攻势,加速了日本法西斯末日的到来。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在德国柏林发表波茨坦公告(苏联后于8月8日正式声明加入),促令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巡洋舰上,日本外相重光葵和日军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分别代表日本天皇、日本政府和日本帝国大本营在投降书上签字。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
  此前的8月21日,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在湖南芷江接受了日军代表的投降。9月9日,中国战区日军投降签字仪式在南京举行。中国战区日本投降代表、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在投降书上签字。侵华日军128万余人向中国投降。10月25日,台湾地区的受降仪式在台北举行。台湾从甲午战争后被迫与祖国分离50年,但台湾人民从未屈服日本侵略者的统治,在岛内展开了反对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为祖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在抗战胜利的欢呼声中,台湾重新回到祖国怀抱。
  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首要条件。党提出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坚持和发展,是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基本保证。抗日战争开始时,国民党掌握着全国政权,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力量。但是仅靠这一点,中国不可能取得反对日本侵略战争的胜利。为此,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努力建立和扩大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包括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一切爱国阶级、阶层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全国人民一起,促进国共合作,推动国民党抗战。同时,从抗日战争的实际出发,党正确的处理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的关系,提出了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和政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最大限度的动员全国人民参加抗战,最大限度的反对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孤立顽固势力的反共投降活动的有力武器。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坚持独立自主的抗日游击战争,放手发动人民群众,建立抗日根据地,有力的打击了日本侵略者,逐步改变敌我力量对比,成为取得抗战胜利的决定因素。同时,敌后战场的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的日本兵力,减轻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成为促使国民党抗战到底的一个重要因素。抗日战争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阶段。抗日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迫切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休养生息,重建家园。中国共产党从人民的这一根本愿望出发,主张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转向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把中国建设成为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这是一个使中国走向光明的前途。与此相反,国民党统治集团则企图依靠美国政府的支持,在中国继续维持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统治。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同国民党统治集团展开了复杂而激烈的斗争,中国革命由此进入了一个两种命运、两个前途决战的新时期。
  战后国际国内形势,总的来说,对中国人民是有利的。国际上,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一方面,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打败;英、法等国受到很大削弱。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虽然有了很大增强,并成为世界头号强国,但资本主义世界的总体力量有所下降。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的苏联进一步巩固;东欧和亚洲的部分国家开始建立人民民主制度;亚洲和非洲兴起波澜壮阔的民族解放运动,旧的世界殖民主义体系日益瓦解;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运动和人民斗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向前发展。世界民主力量的这种发展,对各国反动势力是一种有力的制约,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同时,世界形势发展又呈现错综复杂的局面,特别是美国和苏联的对华政策,直接影响着中国革命的前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崛起为世界头号强国的美国,倚恃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积极向全球扩张。在美国看来,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控制了中国,就基本上控制了亚洲。美国政府把国民党视为其控制中国的一个工具,把正在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视为实现其目的的一大障碍。在具体策略上,美国则采取除大规模军事干涉以外的手段来支持和援助国民党政府,加强它的实力,以此“援助国民党尽可能广大地在中国确定其权力”(16)而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在军事实力上虽有所增强,但综合国力仍不如美国。在美国绥靖主义政策胁迫下,苏联与1945年8月14日同国民党政府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在外交上承认国民党政府。
  在国内,经过抗战,中国人民经受了极大的锻炼,觉悟程度和组织程度空前提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壮大,国民党统治区的民主力量也有了很大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通过民主联合政府的途径,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的主张,在全国得到广泛的响应。特别是在抗日战争后期,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以抗日和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争取民主与自由为宗旨而先后成立的我国各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个别党派如台盟等稍晚一些),已成为抗战胜利后中国社会一支重要政治力量。中国民主同盟于1945年8月15日首先发出《在抗战胜利声中的紧急呼吁》,主张“民主统一,和平建国”,表示坚决反对一切反民主的和制造分裂引起内战的行动。随后,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和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由国民党内的民主和其他爱国分子所组成)、中国民主建国会(由爱国的民族工商业者中的知名人士和一部分知识分子组成)、中国民主促进会(由抗战时期留在上海的文化教育界人士组成)、民主科学座谈会(由一些学术界人士发起,后改称九三学社)、中国人民救国会(由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改称)、中华民族解放行动委员会(后改称中国农工民主党)等民主党派和人民团体,也纷纷发出结束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反对内战独裁的呼吁,全国各阶层人民强烈要求实现独立、和平、民主、统一、富强的共同意志,汇成了推动中国社会进步的潮流。
  这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统治集团控制着全国政权,并拥有一支500多万人的庞大军队和大量来自美国的军事援助,国民党政府掌握的物资和外汇储备的数量,超过以往任何时期。特别是抗战胜利前后国内外存在的蒋介石是“抗战建国领袖”的舆论,使国民党统治区和沦陷区相当一部分人对他抱有很大的幻想。这一切,使得国民党统治集团认为可能通过发动内战来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但是,由于解放区人民革命力量的壮大,由于国际国内舆论强烈呼吁和平、反对战争,国民党统治集团要立即发动内战还有困难。因此,他在积极准备内战的同时,又表示愿意同中共进行和平谈判,企图诱使中共交出军队。对此,蒋介石后来曾说过,战后他的方针是,或者以和平谈判方式迫使中国共产党“放弃武装、改走合法的道路”,或者通过“放手动员作战”的办法来消灭中国共产党的武装。他认为,“这两条道路,任取其一,都足以解决中共问题”(17)。
  上述情况表明,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结束,世界战略格局和中国国内的阶级关系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以美国支持的蒋介石集团为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同以中国共产党为代表的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正在取代日本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而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以争取实现国内和平、民主、团结,建设新中国为目标,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转入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新阶段。
  ① 毛泽东:《愚公移山》(1945年6月11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01页。
  ② 《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2—323页。
  ③ 《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96页。
  ④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第77页、109页。
  ⑤ 《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4页。
  ⑥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6页。
  ⑦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13页。
  ⑧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57页。
  ⑨ 毛泽东:《我们党的一些历史经验》。
  ⑩ 毛泽东:《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1948年1月18日),《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273页。
  (11) 《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5页。
  (12)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4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08页。
  (13) 毛泽东:《论政策》(1940年12月25日),《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763页。
  (14) 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67页。
  (15)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9页。
  (16) 《艾奇逊致杜鲁门总统的信》(1949年7月30日),《中美关系资料汇编》第1辑,世界知识出版社1957年版,第35页。
  (17) 蒋介石:《苏俄在中国》,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1981年版,第156页。
  

延安与中国统一战线/中共中央统战部、陕西省委统战部、延安市委统战部编著.—北京:华文出版社,2004,11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