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人物志>事变中的陕西人>赵寿山>赵寿山参考书架>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

  


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

王宇明

                   二十五 以身挡剑 1941年1月上旬,蒋介石以委员长侍从室的名义突然给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蔚如发来电报:
  据查,三十八军内异党分子活动猖獗。下列人员均系共党嫌疑。其中上校以上者,一律送重庆受审;中校以下者,一律送洛阳劳动营受审。名单如下:
  陈雨皋 孟鼎钧 贺克用 张西鼎
  胡振家 孙子坤 李维民 刘威诚
  张复振 黎子淦 张恒英 司 勤
  崔治堂 李 森 王廷杰 齐振鸾
  陈嘉谋 雷展如 徐又彬 李旭东
  杜云山 沙成轩 朱曼青 李登印
  邵青山 卢黑子 陈居莘 魏洪涛
  刘侠僧 杨明轩 杨晓初 崔仲远
  孔叔东 张化周 董志英 王安仁
  尤继贤
  这封电报,是国民党蒋介石射向三十八军的一颗超重炮弹,使该部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和以赵寿山为首的左派进步力量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一下子又紧张起来。
  所幸的是,这封电报首先由在总部工作的中共地下党员、情报处处长成子慎接到了。他看了内容,大吃一惊。马上拿着电报找孙蔚如的上校秘书姚警尘商量处理办法。姚一看,也感到问题非常严重紧迫,当即要成把电报再抄出两份,将原件呈孙总司令,一份呈赵寿山军长,一份送工委书记蒙定军,以便马上研究,决定对策。
  赵寿山看罢,把电报往写字台上“叭”地一摔,愤愤地自语道:“蒋介石,大流氓!难道我的干部都是共产党吗?诬陷!诬陷!”他强压着满腔怒火,又从写字台上拿起电报仔细阅读,进行分析:这37人中,包括三名工委委员,两名旅长,五名团长,六名营长和一批连长、科长、参谋等人,都是我的政治军事骨干,若把他们都送走,蒋介石必然把他的嫡系军官派进来,这不是搞的抽梁换柱的阴谋吗?!到那时,我怎么能指挥得动他们呀?我的部队还怎么能与日寇浴血奋战保卫国家呀?到那时,我就完蛋了,三十八军也完蛋了。想到这里,他击桌自语道:“不行!绝对不行!这些干部我一个也不能送!”
  当晚,蒙定军看到电报后,也感到问题极为严重,立即找工委成员胡振家、郝克勇研究对策。三人一致认为:(1)国民党反动当局又掀起了第二次反共高潮。国民党与共产党和进步力量之间的矛盾与对抗又加剧了。(2)蒋介石对三十八军的进步与强大,既忌恨又惧怕,进一步加紧了迫害与瓦解的步骤,我们必须有足够的估计与警惕,谨慎对付,万不可掉以轻心。 (3)从电报的名单看,把非党员孙蔚如的族弟孙子坤旅长也列为党员,把非党员进步分子陈雨皋科长列为党员名单的第一名,把工委的蒙定军、郝克勇的名字都写错了,这说明敌人对三十八军地下党的组织情况并不完全清楚。我们应动员党内外一切力量,利用矛盾,沉着应战。当即作出两条决定:第一,动员安排党内外有影响力的人士对孙蔚如做说服工作,鼓励他与蒋介石进行斗争,建议他将此案批交赵寿山军长负责处理。第二,为安全计,将在总部干训班工作的郝克勇连夜送回三十八军教导队隐蔽起来,继续负责工委与赵寿山军长的联络工作。
  在赵寿山和工委的安排与推动之下,三十五师师长孔从洲,十七师师长耿景惠,总部少将参议、中共地下党员宋绮云 (1949年重庆解放前夕和杨虎城将军一起被国民党匪帮秘密杀害)和姚警尘等人都对孙蔚如反映了这一严重情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与此同时,赵寿山也亲赴和义沟,以保存杨虎城部队的实力与生存为共同利益,反复向孙蔚如禀明:蒋介石调审的这些干部并非什么共产党,他们的阴谋是以查处异党为名,行瓦解吞并十七路军三十八军之实,以报西安事变一箭之仇。我们只能抗争,不能上当。
  在党内外进步人士的建议下,孙蔚如也感到事态严重,他接受了大家的建议,遂将处理此案的大权批转给了赵寿山军长。这就为与蒋介石进行斗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此情况下,赵寿山和工委的同志商量,采取合法与非法相结合、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党内与党外相结合的原则与方法,与蒋介石展开了一场尖锐而巧妙的斗争。
  首先,赵寿山以军长名义复电蒋介石。电称:“案奉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孙转来侍从室电节开:三十八军内陈雨皋等三十七人均系共产党嫌疑等因。卑职奉命彻查,本军并无蒙鼎钧,贺克用其人。其余人员均系本军旅、团、营、连之得力干部,彼辈奉委座之命,旧日剿匪,今日抗战,出生入死,多有战功,均乃委员长之忠实部属,决非异党分子,祈望委座明察,免予送审。”就这样,赵寿山用一纸空文,把蒋介石顶了回去。
  蒋介石收到赵寿山这封不硬不软的电报后也感到左右为难。于是经过一番挖空心思的策划之后,又以侍从室的名义给赵寿山军长回了一电。疾称:“赵军长若谓陈雨皋等三十七人均非共党分子,汝敢否以身家性命担保,出具甘结。”蒋介石又对赵寿山狠狠地将了一军。
  风吹倍感松挺,雪打更显柏青。
  当日深夜,赵寿山约来工委的郝克勇共谋对策。郝听了赵讲的情况,又仔细阅读了电报,经过反复分析思考,遂建议道:“我们对付蒋介石的这一套,最好的方法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应当理直气壮,以硬对硬,出具甘结,把老头子顶回去。这样,我们也可争取时间,准备应付突然事变。迫不得已时,我们就走——此处不养爷,去找毛泽东!”
  赵寿山原本也是这样考虑的,听了郝的建议,断然下定决心,准备出具甘结,把老头子射过来的“箭”再射回去。
  第二天,赵寿山把郝克勇、崔仲远、常汉三(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战士)等人叫到自己寝室。郝克勇把拟好的电报放在方桌上。大家把严肃的目光都投向赵寿山军长。赵寿山威严镇定,把儿子叫到自己跟前,坚决而动情地叮嘱道:“天合(大名叫元介),我把咱阖家的性命都交给共产党、毛主席啦!如果今后爸有个三长两短,你就领着你妈妈到延安去,找毛主席,跟着共产党走!”①
  然后,赵寿山愤愤地拿起毛笔,在甘结电报上狠狠地写了三个大字“赵寿山”。
  蒋介石看到赵寿山出具的甘结电报后,也非常尴尬与恼火。一计败北,又生一计。时隔不久,蒋介石又电令第一战区的司令长官卫立煌给赵寿山下达命令,继续查办37人共产党嫌疑一案。但名义上不再提共党嫌疑、送劳动营受审,而称这些人“思想不纯正”,必须送洛阳干训团政训班受训。
  赵寿山接到卫立煌转来的电令后,又找工委和党外进步人士共商对策。大家认为,蒋介石调训干部的名义变了,但陷害干部、搞垮三十八军的实质没有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头脑。但敌变我亦变,敌软我亦软,决定采取“表面应调,实际不去”的办法应付之。
  第一步,经过挑选,决定送李森、张西鼎、尤继贤等12人准备去受训。他们都是共产党员和进步军官,由李森带队。出发前,赵寿山的参议孔祥桢找他们谈话,进行思想动员。孔说:“重庆来了电报,人家说我们的‘思想不纯正’,要调咱们的干部到洛阳干训团政训队受训,要给我们换脑子。我们知道,进了政训班就是进了集中营。但真金不惧火炼。你们要做好思想准备,经受各种考验。赵军长已做了保证,不论你们被弄到什么地方,他都负责要回来。你们要相信赵军长的话。到洛阳后,你们先住在咱们军办事处。你们下一步的行动一定要等候赵军长的指示,不可擅自行动。”为了应付可能发生的不测事件,每人发了500元,作为机动费。给地下党员还发了准备在必要时逃回边区的护照。
  第二步,待调训干部到达洛阳后,即按原定计划,赵寿山军长命令前线部队向日军发起进攻,制造紧张的战争气氛,然后,赵寿山给卫立煌打电话,报告前方战况吃紧,战斗激烈,伤亡严重,请求送训干部迅速返部参战,待战事平息后再去受训。起初,卫立煌感到有些为难,这样做恐遭蒋介石斥责。但经赵寿山再三据理请求,卫还是答应了。又经过三十八军驻洛阳办事处处长杨晓初给卫立煌所属有关人员用金条打通关节,终使12名调训干部在洛阳住了五天,于农历正月初五(公历 1月31日)安全地回到部队。
  赵寿山军长格外欣喜。他为了抒发斗争胜利的喜悦心情,在正月初六晚上,特意叫三十八军的秦腔剧团演出了《刘备招亲》、《张飞三气周瑜芦花荡》两个折子戏。当演到把周瑜气得吐血时,他禁不住站起身来带头热烈鼓掌。戏演毕,赵寿山又走上舞台向演员们祝贺演出成功。转过身来,他又叫一位教官指挥部队高唱三十八军军歌。歌声嘹亮,欢声笑语,庆祝斗争胜利的气氛极为浓烈。
  ①范明:《毛主席引导赵寿山走上革命道路》,1993年12月25日《星期天》报。
  

中国共产党的特别党员:赵寿山将军/王宇明著.—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