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南风物传说故事》
汉中的汉桂酒很有名气,一开瓶就有股扑鼻而来的醇香味,真是窗户里吹喇叭——名(鸣)声在外。为啥叫汉桂酒?刨起根根苗苗来,话就长啦,传说和汉初三杰之一的肖何有很大的关联哩。
那还是汉王刘邦在汉中称王的时候。丞相肖何,月下追回了韩信,保荐他登台拜将。从此上下一心,招兵买马,积草屯粮,决心打出关东去,用武力统一天下。
誓师出征的日子快来了,为了给三军将士酿造壮行酒,肖何招来了汉中和巴蜀各地的能工巧匠,商量着要酿造出一批上等好酒。
肖何听说汉江北岸,灵泉山下有一座圣水寺,寺内有五股颜色不同的泉水,号称五龙泉。泉水很甜,据说能治很多病,又叫圣水。圣水寺因此而得名的。肖何把酒坊设在了泉边上。他住在圣水寺里,一边精心制订着各种法规朝仪,一边就同酿酒匠们一起,对黑白乌青黄五股泉水,进行了反复的尝试,最后选中了用青龙泉水酿酒。
酒是酿造出来了,可味道一般,算不上是上等好酒。酿酒匠们有些泄气了。肖何说:“尔等不必灰心,咱们再从香料上想想办法。”
八月十五中秋节来到了。早晨,阳光灿烂,秋风徐来。肖何来到院子中间的桂花树下,观赏自己亲手栽种的果实,只见这树与外地的大不一样。一般的花仅有三四瓣,花期短,开的次数也少。这种桂花每朵有八瓣,花期长达三十多天,可以连续开放三四次。眼前正在盛开,满枝满树象披了一身碎金。阳光照耀下,真叫人眼花缭乱,秋风一吹,香气扑鼻,十里外就能闻到。
肖何赏完了桂花,又想起酿酒的事来。他叫人抬上一罐新酒来开罐品尝。这是新加了香料的。他一个人尝来尝去,虽较前有进步,总感到味道不醇不浓,缺乏后劲。肖何的眉头又皱了起来。
“哒哒哒哒——”一阵急骤的马蹄声由庙门外传了进来。只见一个武装的宫廷武士,手持角书,风尘仆仆地走了进来,行到桂花树下施礼说道:
“禀丞相,大王命你急速回城。”
“有何急事?”
“有紧急国事相商。”
“那好,老夫即刻同你一道而行。”
俗话说,军令如山倒。肖何急于要走,忘了把酒罐口封好,就与送信的武士一道骑马回汉中城去了。
肖何马不停蹄地来到汉台,“噔噔噔”地登上了汉王府。偏殿里,只见汉王刘邦,军师张良,元帅韩信三人正在一起议事。肖何大礼参拜汉王,汉王劈头一句问道: “老爱卿,你酿的壮行酒如何了?”肖何如实回奏:“启奏大王,酒是酿了不少,就是酒味不太醇。”
张良说:“丞相,时不我待。大王同我等赞成韩元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不日就要誓师出征了呀。”
韩信笑了笑说:“誓师之日,由末将来带头,喝了壮行酒就拔营启程,酒味不醇,可大煞风景呀!”
肖何脸微红地说:“军师和元帅放心,老朽正在设法改进。”
接着君臣四人就议论开了出征的有关谋略。这个御前会一开就是三三得九天。会一完肖何连家也顾不上回,就骑着快马往圣水寺飞奔,一到庙门滚鞍下马。他第一件事就是到酒坊打问这九天来酒味如何?
酒匠们回答不上。肖何扫兴地在桂花树下走来走去,又动开了脑子,忽然,他想起了九天前的那罐酒,忙问道:“中秋那天,老夫开过的那罐酒呢?”
一个酒匠回答道:“丞相那天走得匆忙,没有盖上罐口,小的们又在酒坊忙着没有出来。一阵大风刮下很多渣子,把酒搞脏了呀。”
肖何捋须沉吟道:“待老夫前去一观。”
酒匠领肖何来到了酒窑,打开了那个罐子盖。这时,一股扑鼻的香味直钻人鼻孔。酒的颜色由青变成了金黄而透明。肖何仔细一看,罐底还沉积着一层桂花瓣哩。肖何带着一种好奇心,用手指沾了点尝了尝,嗬,真香。他又用酒杯舀了杯经经品黑,乖乖,真是香中带醇,醇中带后劲。
几名酒匠各尝了一杯,也都喜出望外,赞不绝口。
意外的发现,使肖何笑逐颇开。他立即又骑上快马奔回汉中城与汉王送酒。汉王在王府内喝了一杯后,舔舔舌头,连连头头啧啧地称赞:“妙哉妙哉,好酒好洒!”
肖何说:“大王既然称赞此酒,何不与此酒赐个好名。”
汉王略加思索后说:“嗯,此酒出自汉中,又用桂花泡制而成,就叫它汉桂酒吧!”
出征的日子来到了。汉中城教场坝里,:旌旗耀目,刀枪如林。大小三军,顶盔贯甲,排列成阵,鼓乐声中,汉王正用桂酒与将领们一一赐酒壮行。
第一个受赐的是元帅韩信。大将樊哙、周勃、陈平、曹参、灌婴等相继接杯,望着天一饮而进,然后是士兵们分别痛饮。全军上下豪情满怀,精神抖擞。韩信一声令下。“嗵嗵嗵”三声号炮响了。只听见号角声声,马蹄哒哒,几十万汉军乘着酒兴就从此登上了暗渡陈仓、统一中国的万里征途。
出处: 《陕南风物传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