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宝鸡>宝鸡市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与“姜”

勇桦 袁芳


  宝鸡姜城堡一带盛产姜。这里出产的姜,肉质肥厚,味道辛辣,调味入药,堪称佳品。同时,这里也流传有“ *(上艹下一田一田)”与“姜”的故事,饶有风趣,耐人寻味。
  “ *(上艹下一田一田)”的故事:传说炎帝神农时期,有一年,老天爷一直不下雨,气候非常干燥,黎民百姓大部分都得了伤寒病。这种病传染很快,要不抓紧治疗,一传十,十传百,整个姜氏部落的民众都有生命危险。炎帝神农看到这种情况,熬煎得吃不下、睡不着。他先召集了下属头目,问他们有没有解救的办法,谁知他们你盯我,我看你,谁也没有个好办法。实在没法子了,炎帝帅农只得亲自出马,到百草中去寻找回阳的药物。他翻越了天台山九十九座大小山峰,跑遍了濛峪沟九十九道沟岔河涧,最后,他闻到姜水河畔有一种辛辣香*(上氵下冖林下大火)的味道,只觉精神振奋,舒适轻爽,便判断这里有适合治伤寒的草药。可是,姜水河两岸的奇花异草成千上万,究竟能治伤寒的是哪一种呢?为了找到这种草药,他沿着河岸,一棵一棵查尝,尝吃了有毒的草,他扳动一下自己头上的青龙角,毒就自然解除。他在姜水两岸整整尝吃了九百九十九种药草,终于找到了三棵他要找的草药。拿回家后,他用陶罐熬制了一棵,分给病人吃了。不到三天功夫,病人果然全部好了。为了防备以后需要,炎帝神农把剩余两棵,分别种植在姜水河两岸的田地里,到了来年,河西那棵发了芽没结果,河东这棵结出了更大更多的果实。当时这种草药没有名字,黎民百姓便给取了个名字叫做“ *(上艹下一田一田)”,意思是说,它是一种草药(艹字头),炎帝神农找到三棵(三横),剩余两棵分种在了两片田地里(上下两个田字)。大家见 *(上艹下一田一田)既能入药治病,又能调味食用,便都种了起来。就这样年复一年,越种越多,延至如今,成了当地特产。
  “姜”的故事:传说炎帝神农治世时期的一年,姜氏部落里的很多族民突然得了一种病,病情发作以后,浑身忽冷忽热,上吐下泻不止,连他的妻子听*(左讠右天)、女儿瑶姬也未能幸免。炎帝神农出世就长了一双神眼,白天能看天空星晨,晚上能观千里之远,透过人的肉体,还能看见心肝脾脏,识别病情。他一看,判定那是一种传染性的伤寒,要不抓紧治疗,就会影响到整个姜氏部族的生死存亡。所以,他不得不暂时放下其它事情,去专心研宄治疗伤寒的办法。
  一天,炎帝来到姜水河畔,用他那一双神眼在河边的万草丛中,发现 了三棵能治伤寒的草药。他便挖了下来尝了一口,只觉药汁顺着经络直达体内各处,立时感到浑身舒畅,精神充沛。可是他还不放心,害怕万一错用了药,伤害了人命,便把草药带回家里,先让妻子听*(左讠右天)试尝。听*(左讠右天)是个贤妻良母,对炎帝神农的话唯命是从,就先咬了一口,嚼了嚼咽下肚子。她没想到这种药是辣的,不一时辣得她眼泪汪汪,女儿瑶姬见妈妈流泪,心疼不忍,便夺过药物要自己亲口试尝。她刚刚咬了一口,也是辣得泪流两行。过了一会儿,母女二人出了一身大汗,都觉得身子轻松爽快多了,方知这种药物果然能够治疗伤寒。听*(左讠右天)这才高兴地对炎帝神农说:“直接生吃太辣,儿童不愿吃,还是熬煮去渣饮用为好。”炎帝神农听妻子说得有理,便把三棵草药,分别交听*(左讠右天)、瑶姬和自己,各自熬了一锅,又命令手下三个头目分头交病人饮用。七天以后,所有病人全部恢复健康,大家无不庆贺炎帝农为医药之神。
  事过之后,瑶姬问父亲那药叫什么名子?炎帝神农摇了摇头,说他也不知道。瑶姬说:“那我们就给它起个名字吧!”大都赞同瑶姬的想法,便一起思索起来,瑶姬年轻嘴快,稍想了一下就说:“这是一种草药,得先用一个草字头。”听*(左讠右天)接着说:“这是你父王发现的,以我之见,这个字有个‘王’字心,炎帝沉思了一会儿说:“药是经过你母女先尝试的,就按你母女悦的,再给加上个‘女’字根。”三人把字一对,原是一个“姜”字,后来不知是谁把“姜”字少写了一横,“萋”字就变成了“姜”字。因为姜是炎帝神农尝百萆的头一味药物,他的部落就以姜为姓。
  杨大夫讲述
  勇桦 袁芳搜集整理 注:*(上艹下一田一田)

出处: 《炎帝的传说》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