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帝的传说》
传说炎帝神农当了部落首领的时候,世间还没有五谷粮食,黎民百姓全靠打猎过日子。慢慢的,人越繁衍越多,飞禽走兽越打越少,人们所需要的食物也就渐渐不够吃了。
一年夏天,人们实在饿极了,就连腐烂发臭的野兽肉也吃了,这样就引起了一场瘟疫。这瘟疫可厉害了,一传十,十传百,部落里很多人一下全都病倒了。
黎民百姓的疾苦,炎帝神农看在眼里,疼在心上。怎样驱除这场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呢?他苦思冥想了整整三天三夜,最后想到了太白山,“太白山上无闲草”,那里或许能找到治愈疾病的草药。他下了决心,要去太白山采药,为人们驱瘟除病。
炎帝神农经过艰辛跋涉,来到斜谷山口,正当他准备登山的时候,忽见眼前飘来一朵五彩祥云,云头站着一位白发老人。只听老人说道:“吾乃上界北斗星君,闻听神州炎族时疾流行,尔不畏艰辛登山采药,仁诚之心感动天帝,天帝命我赐你神鞭一支。此鞭乃重修南天门所剩水柱,齐于蓬莱山下,受日精月华,历十万八千大难锻炼而成。一可降妖镇魔;二可驱除虎豹;三可辩识百草。并有两句口诀你要牢记在心,便可找到疗病之药。诀曰:
莠草味甜播火, 良药性苦生烟。
北斗星君说罢,驾云升空而去,炎帝神农反复默诵口诀,举步登山。只见山中林木郁郁葱葱,花草遍地丛生。哪个是莠草,哪个是良药,炎帝一时无法辩识。想起天帝所赐神鞭,不知到底是否灵验?便试着用神鞭向草丛扫去,只见鞭到之处,立刻生出一团火花,炎帝方知那是莠草。他边走边扫,也不知扫了多少鞭,身后却扫出—条火带。恰在这时,狂风骤起,风乘火势,火借风力,一会儿山间便燃起了熊熊大火。
再说当年太白之精,堕于秦岭之西,其精化为白石如美玉,日累一日,年复一年,吸八百秦川之精华,炼五百里太白山之灵气,终于再成正果。太白金星正在太白洞中闭目养神,忽有童子报道:洞周围三山五岭尽皆起火。金星听后大惊,急忙出洞观望。金星定晴一看,只见一位牛头人身的汉子在那里挥鞭拨火,便派雷公前去阻拦,这雷公生得龙身人头,鼓腹如牛,右手提鞭,左手执椎,直奔炎帝而去。炎帝正在专心鞭草采采药,没有顾及身后,雷公走近他二话没说,挥手就是一鞭,炎帝望见一道鞭影,急忙侧身躲过。雷公吼叫一声,又是一鞭,斜身带腰直抽炎帝,炎帝急忙举手招架。两鞭相交,火星四溅。炎帝抖擞精神,挥动神鞭,因为这神鞭有驱妖镇魔之力,雷公渐感不支,虚掩一招回身就走。炎帝不知是计,随身追赶,雷公突然回转,鼓起肚子,从肚脐眼射出一道白光,光中分开,里面显出碗大一团火球,雯时,雷鸣电闪,大雨倾盆。炎帝照着火球,举鞭打去,只听“咔嚓”一声,火球落地熄灭,神鞭也被击为两截。雷公见得火球击落,急忙逃窜而去。
神鞭被击断了,炎帝没有办法继续鞭草采药,这时,他又记起北斗星君下的两句口诀,心想我何不以“味甜”、“性苦”来区别良莠。想到这里,他顾不得自己安危,便弯腰去,随手拔下一棵无名草,放在口中嚼了起来。他连尝了许许多多的草,其中酸、甜、苦、辣、涩五味俱存,于是只捡苦草拔了三种,带问姜氏城。
炎帝回到姜氏城,顾不得休息,赶忙支起石锅,汲来姜水,将那三种草药用石刀断为小节,放在锅内熬煮,终于熬出一祸黄汤。他自己先尝了一口,又涩又苦,知是良药,吩咐病人——服下。次日,所有病人全都好转,炎帝又如法泡制,给他们连服三剂。不几天,全部落的人都恢复了健康,避免了一场瘟疫的袭击。从此以后,这种草药便流传于世。这就是我们如今广为应用的黄芹、黄莲、大黄煎熬的三黄汤,人们称它为“炎带三黄汤”。
出处: 《炎帝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