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溪
在三干多年前的周朝,有一个姓姜名尚字子牙的人,祖居东海许州,他自幼聪明好学,知识渊博。因家境贫穷,曾编过笊篱卖过面,经常为糊口奔波。一度曾在殷纣王手下做过下大夫的小官。他目睹纣王暴政,愤然弃官出走。他非常仰慕周文王富国强民的政治,决定前去投奔。他出朝歌,进 潼关,先在咸阳垂钓,后又移至西岐西南秦岭脚下的山谷之中,住在一座草庵里,每日在磻溪钓鱼。
这时姜子牙已是七十高令的老人,但却是鹤发童颜,气宇轩昂,胸藏万斛珠玑,腹隐无边锦绣,想有朝一日畏佐文王,成就一番大业。
一日,姜子牙来到磻溪垂钓,忽听身后有人作歌而来。他回头一看,原来是一樵夫,只见那樵夫放下柴担走近子牙身旁憩下,道:“老丈,我常见你垂钓于此,但未见过钩上一条鱼来!”说着樵夫拿起溪边的钓竿,见线上那钩,直而不曲。樵夫大笑,对子牙道:“你这钩为何不曲?古人说,‘且将香饵钓鱼鳖’,我传你一法:将此针用火烧红,打成钩样,穿上香饵,线上系浮子,鱼来吞食,浮子必动,钩挂鱼腮,才能得鱼。似这钓法,莫说三年,百年也无一鱼到手。”子牙听后,嘿嘿一笑:“老夫在此垂钓,意不在鱼。吾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为锦鳞设,只钓王与候。”樵夫一听哈哈大笑:“你还想当个王候,我看你的咀脸,到象个活猴。”子牙一看,樵夫为人到也爽朗,慢慢来往熟 了,就有了交情。
原来那樵夫姓武名吉,家住渭河岸边朱贤村,家中只有一位八旬老母,靠他卖柴为生,子牙见武吉生得高大结实,臂力过人,憨厚耿直,便收他为徒,刁闲教他学些兵法武艺。
光阴如梭,眨眼已是九年。子牙的双膝将泉边那块坚硬的花岗石磨出了两道深深的痕迹来,这便是传说中的“钓台”。一天,子牙钓得一条大鲋鱼,活蹦乱跳,其形不凡。子牙好奇,双手抓住,从腰里拔出宰牛快刀,将鱼剖开,只见鱼腹里滚出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子。子牙顺手朝旁一丢,不料这小小的石子顺势飞到溪流之中的一块平坦地方,小头着地,大头朝天,“咚”地立住了。渐渐变成高约三丈,上大下小的巨石,恰是一只大碗。这便是传说中的“璜石”,又称“丢石”。
一天,子牙一连钓得八条大鱼,心中高兴,正欲收拾早归,忽然八条鱼儿一扑腾,“扑啦啦”地一齐飞上天去。子牙心中一急,身子轻轻一跃,便离了地面,持竿追赶而去。约摸追了四十里地,只见脚下有一条小河,从秦岭山中婉蜒而出,那八条鱼一齐窜入河里。子牙看得分明,就在河边,将钓竿往河中一甩,又一挑,那八条鱼一字儿穿在钓绳之上。后来,人们便将此河称做“八鱼河”。
说来也怪,打这之后,子牙每钓到一条鱼,剖开腹来,便发现鸡蛋大小的石子,一连取出十三块来。这些石子形状不同,一落地,即刻变化,有的象鼠,有的象牛,有的象猪,有的象虎……。除过一块象只小舟外,其余便象十二“属相”。后来人们便称十二“生俏石”。子牙口里念念 词,用那钓竿将它们的头部敲打一遍,那石兽便都活了起来;可不伤人。于是,这一带野兽增多,打猎的人纷拥而至。不久,这消息便传到西岐城里周文王耳里去了。
这周文王不仅善于治国强民,还酷爱打猎,忽听磻溪河上野兽出没流窜,龙颜大喜,分咐常侍准备鞍马弓箭,即刻与儿子武王前去围猎。出发前,他朝西南方磻溪河上空观望,见那秦岭脚下,一道霞光映红蓝天,长久不散,心中诧异。忽然记起前些日子百姓中传说一白发老叟追捉八鱼往磻溪而去之事,心中豁然一亮,自言自语说:“那里定有贤人,我万不可错过良机,失掉大贤。”正欲与文武大臣商议,见几个武士押着一位农夫跪在殿下,便问:“跪者何人?”一位武士答道:“此乃狂夫武吉。适才我等在演武场操练阵法,这农夫却胡言乱语,要求由他布阵一试。将军将他轰开。谁知他竟口出大言,说:‘偌大西岐,竟无一人识得勇夫,隐没人贤,实是有眼无珠!’将军大怒,喝令拿他,谁知他武艺高强,力大无比,无人近得他身。是他要见大王。”文王见此人不同凡响,让他详细道来。武吉便将自己情况粗略说了一遍,然后将子牙的情况禀报文王。周文王听后大喜,派儿子武王前往,即让武吉带路拜请子牙。
武王随武古来到磻溪河边,子牙正在钓台泰然垂钓。武王走到子牙身后,躬身施礼问安。子牙只顾执竿钧鱼,连头也不转过来。忽儿见他猛将竿子一挑,钓得一条小鱼,口中念道:“钓钓钓,大的不到小的到。”武王听了,心中会意,知道此人不凡,非父王亲来不可。武王返回,对文王禀报后,文王拈须思忖良久,豁然悟出,周家欲成大业,非此人辅佐不可!于是他诏令西岐城里大小官员,斋戒三日,而后 亲自前去迎请子牙。
这天,正是黄道吉日,周文王端坐辇舆,仍由武吉带路,随带文武官员,旌旗蔽日,车马浩荡,过了渭河,沿磻溪河迤逦而来。但见绿柳之下,钓台之旁,鱼竿飘在水面,不见子牙。文王甚是纳闷。
半响,有一银须鹤发,道风仙骨的老人,乘着一叶扁舟,顺水飘飘而来。到了兹泉南侧,停下舟来,执竿又钓,文王知他是子牙。
这时,听得子牙口中念道:“到到到!大的小的一齐到!”见他竹竿一挑,一大一小的鲤鱼钓了上来。文王自己放轻脚步,轻轻走到子牙身边,恭身施礼,口称:“先生,请来相见!”子牙见状,赶忙弃竿跪地,连说:“恕罪!恕罪!”文王扶起子牙。两人坐在兹泉之侧,饮酒谈论。子牙论古道今,说出了许多强国富民的良策。文王大喜,只恨相见太晚,然后说明来意,请他辅佐周朝。子牙也不推辞。文王将子牙扶上辇车,自己亲自驾辕拉襻。子牙也不谦让。行到朱贤村东,车绳断了,辇车停了下来。子牙突然问文王:“你拉我多少步?可曾记得?”文正说:“百零八步”。子牙拍手笑道:“好!我保你江山八百零八年。”自此周文拜子牙为军师,封武吉为将军。二人辅助佐周室,伐商灭纣,完成了兴周大业。后又协助周朝制订了富国强民的方针大计,百废俱兴,五业兴旺,国泰民安,天下大冶。周朝果 然持续了八百多年。
讲 述 者:田 英 男 72岁 文盲 汉族 农民 天王镇天王村
搜集整理者:田 溪
流 传 地区:天王镇
搜 集 时间:1979年9月30日
附录:
讲述者传略:田英老人出身农家,自幼聪明好学。他既爱听老辈讲古经,又爱给别人讲。还特别喜欢秦腔。成年 后,务农之余,他学会了木工和炊事手艺,经常在周围村子为人们修房或操办宴席。因而,对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几 乎全部知道。正当我们要把这份“瑰宝”全部挖掘出来的时候,老人不幸于八二年下世了。本“集成”除编进他讲的 《姜子牙钓鱼》之外,还编进了《青峰山》等数篇。
出处: 《宝鸡县民间故事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