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宝鸡>宝鸡市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钓鱼台

《宝鸡文史资料》第6辑


  宝鸡虢镇渡渭水东南二十里伐鱼河谷内有太公庙。眉人李柏称玉璜宫,农民谓之钓鱼台,相传系姜太公垂纶处。谷口有石特起,高数丈,上钜下细,高若建屋,其巅宽平,如台可登,下瞰泓澄,合翠浮碧,农民谓之湫石。因过去祈雨者辄取湫于此石。清时宝鸡县知事邓梦琴在石阴刻有“孕璜遗璞”四字大如斗。《吕氏春秋》谓:“太公钓于兹泉,剖鱼得璜玉”,传为太公钓矶。其西即太公庙,庙门口有横牌一面,上书“武圣”二字,大如斗,笔力遵劲,耐人观摩。门前有翠柏四株,粗如碾盘。庙仅三楹,结构狭小而典雅,扶梁上牌匾充斥,塑像生动,有潇洒出尘之意。庙西土梁上即文王庙,横梁斜柱,小巧玲珑。再后为姜嫄庙,旧时板对层层密密,引人注视。游人多赋诗、刻石置其中。
  入谷南去七、八里有石室,谓之静室,系太公所居之处。溪西有毋忌洞,洞中有毋忌担柴的铁扁担,重八十余斤。县志载有农人渚在溪前,即尚父垂钓遇异人处。异人或即毋忌,相传毋忌系一樵夫。当时太公钓于渭滨,三日夜,鱼无食饵者,望忿,脱其衣冠。异人谓望曰:“子姑复钓,必细其纶,芳其饵,徐徐而投,勿令鱼骇”。望如其言,初下得鲋,次得鲤。此后吕望封于齐,望知其异,事见说苑。太公庙北有龙王庙,皆清代所建。山门有楼,下有帅神,内有吕祖洞及汤房。吕祖背剑及药葫芦,有剑侠气。山色翠秀,水声潺谖,古柏苍苍,飞鸟栖鸣,樵者往来其间,斧声与鸟声相和,殊足荡胸快意。庙下有飞沫相溅,如机喷水。农民谓之云雾潭。下有钓潭,石上双窝,膝迹隐然,相传太公跪而持竽之所。潭遇水涨始有鱼,今人多用枪打以取鱼,而不用竿钓,盖时代之变也。
  钓谭西北岭上,芳草如茵,能掌握山之全景,相传文王访太公初到此,地方人称访贤台。孟子云:“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闻文王作善养老,乃西北隐于渭滨。”西伯将猎,卜曰:“所获非龙非凤,非虎非熊,王者之辅也”。遂引士卒沿渭滨至磻溪。”太公垂钓如故,曰:“钓,钓,钓,大的不到小的到。”文王曰:“先君示梦,当有圣人适周,周以兴,子可是耶?吾太公望钓者久矣。”望本姓姜,炎帝之裔,伯益之后,封于吕,故姓吕,吕尚或称姜尚。文王以车辇迎归,佐武王伐纣,尊为尚父。封于齐,著有《丹皮》、《六韬阴符经》。
  伐鱼河入渭之口有高台,建文王庙于其上。农民谓之高庙或称疙瘩庙。相传西伯侯姬昌以车载太公,亲自掣*(左纟右牵)到此为止。西伯曰:“我拉你八百零八步。”太公曰:“我保你江山八百零八年。”故后人建筑台庙以纪念之。
  吟叶*(左禺右页)钓台诗二首,其一、“渭水风生两滨秋,平生意在钓吞舟,如何八百封侯国,也 逐鲸鱼竞上钩”。其二、“白发苍茫钓渭滨,乞心非是为金鳞,丝纶昔日长多少,牵掣国家人百春八百春。”
  世传太公八十遇文王,感其遭遇之晚,然太公封于齐,年一百六十岁始薨,其遇文王时才中年耳。

出处: 《宝鸡文史资料》第6辑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