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景观数据库

当前位置:首页> 安康>安康市景观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人心比天高

《安康名胜故事》


  先前,金州城里有对老俩口,男的姓乜,为人忠厚诚实,邻里街坊称“老实人”。老伴冯氏,善理家务。
  乜家有口水井,说来神奇,不论天干雨涝,井水总是不涸不溢,而且清亮照人,甘冽爽喉。人们都喜爱买这口井的水喝。
  有年大旱,乜老头的井边,天天挤满了买水的和讨水的人。一个瘦骨嶙峋,老态龙钟的人也颤颤趔趔挤到井边,抓住一只打起水的桶梁,一头伸进桶里,嗞嗞嗞地喝起来,挑水人一把揪住这老汉的衣领,出拳便打。井主人忙上前拉架,并劝说那挑水人:“不要动手打他,他和咱们一样都是难兄难弟,你再提一桶,不算钱。”
  这个貌似叫花子的老汉免遭了一顿打,感激不尽,连连道谢。不料,话落点便跌倒在地上。乜老头急忙扶进屋,让老伴把家里仅存的一点大米熬成稀饭给他吃,救了老汉一命。老汉不断拱手谢恩:并说救人要救到底嘛,能不能再给我几粒米?”乜老头转身回屋,倾缸倒出所剩之米。可这老汉仅用两指头捏了几颗米,边走边念念有词,语毕,把米丢入井里。大伙惊诧不已,挤到井旁看稀奇,一股股醇厚清香米酒入鼻进喉,围观人无不啧啧称奇,乜老头也舀起一碗尝了一口,啊!醇香怡然,味美爽口。
  原来这叫花子模样的老汉是鼎鼎大名的吕洞宾,他在香溪洞修炼,抽空出来神游,听说乜老头面慈心善,故装乞丐,探个究竟,今日相见,果然名不虚传,吕仙感动不已,略施小技,撒米为曲,水井变成酒井。自此,老俩口挑起酒幌,办起酒店。
  老俩口开始以诚取信,生意日渐红火,钱包也日渐鼓囊起来。一天,俩口数着金灿灿的铜板和白花花的纹银,冯氏提议要置田买地盖房子,乜老头却是“瞎子过桥——心里有步数”:
  攒钱再攒钱,拿钱买个官。
  荣光耀了祖,富贵享不完。
  过了两年,吕仙又到金州,仍化为穷老汉往乜老头家走去,一幅楹联耀人眼目:座上客常满;杯中酒不空。横批:春醉人间
  吕仙一进酒楼,一个酒保见其破衫旧裤,下意识地瞧不起他,吕仙看出酒保心思,开口道:“拿酒拿菜,分文不会少。”吕仙一口气渴完十碗酒,并向酒保说:“喝完了,由你们掌柜给你付钱。”酒保回头秉报了乜掌柜。
  吕仙刚喝完酒,只见乜老头匆匆忽忽来到面前,并不搭言。身后的冯氏扯起怪嗓子吼:“哪个撒赖,喝酒还要掌柜付钱?”
  当俩口都站在吕仙面前时,一下愣住了,又惊又喜。冯氏满脸堆笑,“这不就是前几年救的那个老人吗?!”吕仙拱手道:“正是正是,多日不见,刮目相看。如今‘生意兴隆啊!’”
  乜老板一边答话一边令酒保:“端两碗原汁酒来,我与贵客痛饮。” 
  乜见吕酒醉几分,东歪西倒,冯氏又端一碗酒,边劝酒边说:“这儿生意那提得上兴隆,只能免强糊口罢了,虽然酒不要本钱,可是没得酒糟,要是有酒又有糟该多好啊!
  吕仙只点头,心象见了厕所蛆,恶心要命,脑子盘旋着:这家人是“狗子吃青草——长着驴心肝。”于是又装出酒醉汉的样子,踉踉跄跄跑进酒阁,挥笔留下一首诗,嘲笑那贪得无厌的人:
  天高不算高,人心比天高,
  凉水当酒卖,还嫌猪无糟。 
  落笔间又化作一股青云,飘出楼阁。
  老俩口原以为如意算盘打得好,抢步到井边,才知是“灯草织布——枉费心机——井水复原了,再也闻不到酒香。二人唉声叹气,悔限不已,冯氏一气之下投井而死。
  街坊人无不拍手称快,都说那人死得活该,原因是欲心不止。

出处: 《安康名胜故事》

陕西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 版权声明 陕ICP备10200749号-2

地址: 西安市长安北路18号 邮编: 710061 您是第 位访客!

Copyright © www.sxlib.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