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名胜故事》
牛郎和织女的故事有很多,这儿只说流传在安康的一段。
几千年前,人间一个穷孩子,过早地失去了父母双亲,跟着兄嫂生活,他白天放牧,夜里伴牛而睡,因而,周围人都叫他牛郎。
牛郎待牛任劳任怨,老黄牛待牛郎也很亲热,特别同情牛郎。看不惯牛郎受兄嫂的虐待。每回牛郎的嫂子在家偷吃嘴的时候,老黄牛总是叫牛郎回去吃。天长日久,惹恼了嫂子,佛口蛇心的嫂子气冲冲地对牛郎说:你也不想在家过日子了,那就两个山字迭起来——请出。牛郎拉着老黄牛离家出走,选了个山*(左土右尚),搭个草棚住下。
一天,老黄牛告诉牛郎:天上王母娘娘的外孙女叫织女,要与别的仙女到银河里沐浴,你赶快去取一件仙衣,织女找衣服的时候,你就去还给她,并大胆地提出求婚,织女一定会答应的。
牛郎勇敢地按照老黄牛说的办法做了。
织女沐浴毕,前前后后寻找衣服没着落,又着急,又害羞。这时,牛郎送来衣服,织女感激不尽,牛郎乘机提出求婚,织女面带羞怯,却又眼送秋波,二人一见钟情,很快结了婚。
俗话说,二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婚后,你恩我爱,你勤她俭,一个勤劳耕种,栽桑植茶,一个养蚕抽丝,巧织锦缎,日子过得和和美美,舒舒坦坦。第二年,织女一胎生了一男一女,挺逗人喜爱。周围人没有不羡慕的。
谁知,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几年后的一天,牛郎正在锄地,两个孩子边跑边哭告诉牛郎,家里来了许多人,把妈妈从织布机上拉跑了。牛郎一听,扔下锄子,一手拉一个孩子,腾空就追。眼看就要追上,狠心的王母娘娘怒发冲冠,拔下头上的金簪,在他们中间划了一条银河,滚滚滔滔无边际。牛郎拉着孩子站在河边哭,织女站在银河的另一边哭。
孩子的嚎啕大哭,惊动了玉皇大帝,眼见一双无辜又可怜的孩子,动了怜悯之心,就叫他们一家人每年七月七日相会一次,相会时由喜鹊架成桥。所以现在的喜鹊头上没毛,是一家人相会时踩光的。
如今,天空中确实有光辉灿烂的牛郎星和织女星。这是两颗同太阳一样的星星。牛郎星在银河的东面,它两边有两颗比较暗的星星,三颗星几乎在一条直线上,大家把它们叫做扁担星,传说那两颗星是牛郎织女的两个孩子。
平时,牛郎织女不能相见,只能“泣涕泪如雨”“脉脉不得语”。他们的泪水滴在汉江(瀛湖)北岸,变成亭亭玉立的织女石*(左亻右宁)立相望。泪水滴在瀛湖南岸,变成一块黑色巨石。历史的沧桑变迁,织女石亦然伟岸瀛湖之北。牛郎一度不知去向,如今在他曾站立的地方(翠屏山庄)重新塑造了一尊借古融今的痴情牛郎石。
两千多年前的汉代的《古诗十九首》里有一首《迢迢牵牛星》,就是写牛郎织女被天河阻隔的痛苦抑怨之情的: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抒。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观览牛郎织女石,吟诵《迢迢牵牛星》,揽景会心给人浪漫,令人遐思,新人耳目。
牛郎织女虽然上天了,可给后人留下宝贵的养蚕技术和织布机,祖祖辈辈养蚕抽丝织绸缎,使安康成为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基地,所产的白厂丝飘扬过海销五洲。牛郎织女故事也随着传遍各地。每到七月七日,妇女们都趁二人相会时,纪念织女,向她“乞巧”。此俗一直流传至今。
出处: 《安康名胜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