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禅宗忏悔思想研究》第六章 唐代禅宗忏悔思想的类型、发展分期、实践原则与实践特色 引言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前面各章的研究,只是依序就不同禅师的忏悔思想作分别的论述,纵有提及不同禅师的差异,均未作统合性的归纳、分期发展与差异性的分类。本章在前面各章的基础上,继续加以综合观察,再就总体内涵分四节论述之。

    第一节先述「唐代禅宗忏悔思想之类型」,笔者将整理出各大禅师们所践行的忏悔思想之类型,配合图表,就「报怨行忏悔」、「无相念佛忏悔」、「心王忏悔」、「金刚忏悔」、「金刚五礼」、「无生忏悔」、「无相忏悔」、「七礼忏悔」、「无念忏悔」、「三业忏悔」、「清规忏悔」、「禅机忏悔」十二小节进行说明。第二节为「唐代禅宗忏悔思想的发展分期」,将前面各章所论述过的禅师大德之时代、忏悔思想及其特色,依其时代先後加以归类,分「蕴酿期—自达摩至弘忍」、「成立期—自神秀至神会」、「衍变期—自永嘉至文益」三小节加以论述,以呈现出它的发展过程。第三节为「唐代禅宗忏悔思想的实践原则」,就上节所论之十二种思维型态加以观察,分析出「坚信忏悔可以灭罪以行禅—信的实践」、「正确理解因果业报说—解的实践」、「依於如来藏缘起的发露—行的实践」、「超越内外中间的灭罪证道—证的实践」四大实践原则。第四节为「唐代禅宗忏悔思想的实践特色」,全面观察各大禅师忏悔思想的实践情况,分析出「非佛菩萨力量的自力忏罪」、「非礼忏仪轨化的自性忏悔」、「非罪相铺陈化的直觉自悟」、「非形上建构化的慧见自过患」四种特色。

    为了避免所论过於抽象或趋於形而上哲理,笔者会就其内容做简要的图示,一以概示其思维的实质,让读者易於掌握笔者所说的内容;一以约摄语言论说的不足,呼应禅宗不立文字又契合自性的实践性思想特色。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