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年谱》 二〇岁 公元六一九年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唐高祖武德二年(己卯)

    谱主事略

    玄奘二十岁,到达成都从宝暹听讲《摄论》,《续传》十四《道基传·附》:“时彭门(靖嵩)蜀壘復有慧景、宝暹者,并明《摄论》,誉腾京国。”《金石萃编》五四《道因法师碑》。“法师乘杯西迈,避地三蜀,居於成都多宝之寺。……时有宝暹法师东海人也,昔在隋朝,英尘久播,学徒来请,接武磨肩,暹公慠尔其间,仰之弥峻。……”又向道基受学《毗昙》。案毗昙即阿毗昙的略称,玄奘译作阿毘达磨,翻作对法。它本为对释迦牟尼所说教法进行诠解的论藏的总称,包涵甚广,凡北传佛典说一切有部的一身(《发智论》)六足(《法蕴足论》等七论)属之;南传佛典上座七论(《法聚论》等)属之;此外尚有部派不明的《舍利弗毘昙》。但一般常指小乘萨婆多部(一切有部)的论藏。复於道振据《行状》。《慈恩传》、《续传》作震法师。处听受《迦延》。《慈恩传》一:“诸德既萃,大建法筵,於是更听基、暹《摄论》、《毘昙》及震法师《迦延》,敬惜寸阴,励精无怠。”《行状》作宝暹《摄论》、道基《毗昙》、《开元录》作道振《旃延论》。案迦延指迦旃延,小乘佛教萨婆多部的开创者,著有《发智论》(即《阿毗昙八犍度论》)。迦旃延的年代异说纷纭,《西域记》四、吉藏《三论玄义》、《百论疏》、窥基《异部宗轮论述》作佛灭後三百年,《婆薮槃豆传》作佛灭後五百年。《迦延》即《阿毘昙八犍度论》的异名,亦即《迦旃延阿毗昙》的简称,玄奘当时所受的应为僧伽提婆译本(後玄奘重译为《阿毘达磨发智论》)。“敬惜寸阴,励精无怠,二、三《行状》作四、五年年间,究通诸部。”《慈恩传》一。《续传》:“既而听受《阿毘昙论》,一闻不忘见称昔人,随言镜理又高伦等。至於得丧筌旨,而能引用无滞,时皆讶其忆念之力,终古罕类也。……席中听侣,愈号英雄,四方多难,总归绵益,相与称赞,逸口传声。又僧景《摄论》、道振《迦延》,世号难加,人推精覆,皆师承宗据,隅奥明诠。”道基赞为“予游讲肆多矣,未见少年神悟若此。”《续传》,《统记》。

    有关人物与大事

    道岳著《俱舍论疏》二十二卷。《续传》本传。

    郑善果降唐为内史侍郎。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参见《隋书》及《新、旧书》本传。

    达摩笈多卒於洛汭。《续传》二。

    智琚卒。《续传》十二。

    四月,王世充废隋皇杨侗,自称皇帝,建元开明。《旧书》五四、《新书》八五《王世充传》。

    七月,西突厥统叶护可汗、高昌王麴伯雅各遣使於唐。《册府元龟》九七〇,又三年正月、七月、四年三月,六年四月,八年四月均遣使入唐。

    窦建德攻宇文化及於聊城,斩之,传首突厥。《旧书·本纪》、《隋书》八五《宇文化及传》从《通鉴》“於聊城”,据岑仲勉《突厥集史》页一一九考定。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