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贞观十二年(戊戌)
谱主事略
玄奘三十九岁,从伐腊毗国北行千八百里经瞿折罗国,瞿折罗为西印度古代大国,其辖境约在今印度孟买以北古吉拉地区一带,其国都似在巴尔默尔。
案《西域记》十一云“从伐腊毗国北行千八百余里,至瞿折罗国”。而《慈恩传》敍至瞿折羅前经阿难陀补罗国、苏剌佗国二国以今地方位衡之,似亦不合,此二国疑玄奘传闻,未亲至,兹据《西域记》厘正。又《刘谱》云:“《西域记》序此三国,皆至自伐剌毘似是。然苏剌佗在伐剌毘之西,阿难陀补罗在其北,瞿折罗更在阿难陀补羅之北,法师本可先至苏剌佗;还伐毘之後,再经阿难陀补罗以至瞿折罗。必无先至阿难陀补罗後至苏剌陀之理。今以《纪》之不以次,可知法师本未至此二地,不过偶语及其距伐拉毘之里数。弟子闻而记之,遂若法师真有二返伐拉毘之事矣。”《刘谱》以情理推测,似是。
转而东南行二千八百余里经隖阇衍那国,其地在频阇耶山之北,相当今中央邦的乌贾因地区。从而东北行千余里经掷枳陀国。《西域记》十一:“掷枳陀国,周四千余里,国大都城,周十五六里”,似今印度彭德尔甘德地区。国都在今布朱拉。北行《慈恩传》作东北行。九百余里经摩醯泾伐罗补罗国。今印度中央邦曼达拉市,一说在瓜廖尔地区。途中又还至瞿折罗国境。《慈恩传》四作“从此又西还苏剌佗国”,以地望来说,似讹。兹从《西域记》。北行荒野险碛凡千九百余里渡信度河,印度河。经信度国境。信度为西印度大国,阿軬荼、臂多势罗均为其所役属。其国境在今巴基斯坦德干高原、信德省北部,国都当为今之阿洛尔。
案此处玄奘行踪《慈恩传》与《西域记》歧异。《刘谱》:“按《西域记》以信度以前三国置于游鉢伐多之後,考法师在鉢伐多二年之久,又还摩揭陀。必无复返南行之事,是《西域记》之误记也。”考信度为西印度大国与瞿折罗等国接壤,玄奘西向阿点婆翅罗、狼揭罗诸国当经过信度国境。至于《西域记》与《慈恩传》两书性质不同,前已辨识,玄奘行踪主要应以《慈恩传》为据,似从瞿折罗、经信度西行至阿点婆翅罗、狼揭罗又转而东北行经臂多势罗、阿軬荼,又东经信度国境再东行至茂罗三部卢、鉢伐多等国,从此复东向还归摩揭陀国。西行经阿点婆翅罗国,国都今巴基斯坦卡拉奇。从此西行二千余里至狼揭罗国,其国境常在今巴基斯坦的俾路支东南部马克蘭东部沿海一带地方。为玄奘旅行五印度极西之处。案玄奘行程西至狼揭羅为止,并未再向西行至波剌斯(波斯)国境,至于《西域记》所记波剌斯国条,系传闻之辞,故《慈恩传》四谓“非印度国境,闻说之地”。又《西域记》在波剌斯国下云:“自阿点婆翅羅国,北行七百余里至臂多势羅国”,是可明证玄奘到狼揭罗国后折还阿点婆翅罗国,再北向臂多势罗国。折还阿点婆翅罗国,北行七百里《慈恩传》四作又从狼揭罗国东北行七百余里。经臂多势罗国,其地约当今巴基斯坦信德省的海德巴拉地区。东北行三百余里经阿軬荼国《释迦方志》作軬荼园。案此国今地说各不一,犹侍进一步考定。如其国都康宁翰比定为婆罗门巴德,海格则认为应在开尔普尔附近。而堀谦德定为拉健普尔附近。巡游,从此又东行七百余里复经信度国境,再北行案《慈恩传》作东行,此据足立喜六的考定:“东行显为北行之误,即沿信度河北行九百里(百二十哩)达Sukur附近,渡信度河,其东岸有茂罗三部卢国,自此东北行七百里(百〇七里),则达鉢伐多国。”九百余里渡河东岸,经茂罗三部卢国,其地望异说颇多,兹据康宁翰的比定,当为印度河支流奇纳布河与萨特累季河的三角洲上,今巴基斯坦木耳坦地区。东北行七百余里至鉢伐多国,其地望说各不一,近代学者多比定巴基斯坦旁遮普省的哈拉巴。访问慎那弗怛罗论师汉译最胜子,护法门人,瑜伽行宗的十大论师之一,见《唯识述记》。制《瑜伽师地释论》和贤爱论师、德光论师的出家处,《慈恩传》四。并在其国从二、三大德就学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及《摄正法论》、原系观无畏尊者从《正法念处经》中所说而集成的颂文,阐明佛教所谓“罪福业报”之说,为正量部的中心主张。《教实论》,《续传》作《成实论》。据《慈恩传》四作《教实论》是。《教实论》即瞿沙所著的《圣教真实论》别名,相传发挥“有我”的宗教理论,是犊子部的根本论典。在此度岁。
有关人物与大事
禅宗的南宗创始者慧能生。生平详见《宋僧传》八、《传灯录》三、法才《瘗发塔记》、法海《坛经·略序》、王维《六祖能禅师碑铭》(《王右承集》二五)、柳宗元《曹溪第六祖赐諡大鉴禅师碑并序》、刘禹锡《曹溪六祖大鉴禅师第二碑并序》、神会《语录·六祖传》以及《历代法宝记》、《曹溪大师别传》、《楞伽师资记》、《祖堂集》、《宗镜绿》、《五灯全书》等。慧能著作《坛经》,相传由其弟子法海整理编纂而成,为禅宗南宗的主要经典。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对后世影响最深的一大宗派,可说是中国独有的佛教宗派。中国佛教禅宗自达摩以下,经过六传,故称他为六祖,又因他弘法于岭南,以别于神秀的北宗,又称为南宗的开祖。并取得禅宗的正统地位。禅宗自慧能以简易的修行方法弘教,自後迅速发展并壓倒其他宗派,对于宋、明理学的形成与发展影响綦钜,并传播于日本、朝鲜。南宗盛行于中唐以後,它以直接简易的教义,既容易为一些人所接受,故广为流行。
皇太子李承乾李承乾于贞观十七年因谋反被废为庶人。召集百官及三教学士於弘文殿讨论儒家学说与佛、道教理。沙门慧净与道士蔡晃、经学家孔颖达等相互非难。参见《续传》三、《慧净传》二五、《法琳传》、《通载》十三。《续传》三、《统纪》三九作贞观十三年,兹据《集古今佛道论衡》。
辛諝著《齐物论》与净慧、法琳辩论。《集古今佛道论衡》丙《太子中舍辛諝齐物论并净琳二法师抗拒事两首第六》。
智实卒于大总持寺,年三十八。《续传》二四。
成实、湼槃学派智徽卒,年七十九。《续传》十五。
天台宗智璪俗姓张,清河人智顗弟子。卒,年八十三。《续传》一九。
七月,诏于义宁坊建景教寺一所,度僧二十一人。《金石萃编》一〇二《景教流行中国碑颂》,又见《唐会要》四九,韦述《两京新记》、《两京教坊考注》,案原名波斯寺,天宝四载(745)诏改为大秦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