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宗显庆三年(戊午)
谱主事略
玄奘五十九岁,二月四日(丁巳)随高宗返长安。《通鉴》显庆三年二月丁巳,上发东都,甲戌至京师。《开元录》八:“显庆三年二月,随驾还京。”而《慈恩传》十云:“显庆三年正月,驾自东都还西京,法师亦随还。”是知《慈恩传》误。按显庆三年二月甲寅朔,则丁巳为四日,甲戌为二十一日。
夏六月十二日,西明寺营建完竣。《稽古录》三:“戊午显庆三年六月十二日帝创西明寺成。”《慈恩传》十:“夏六月寺营造功毕。”《唐两京城坊考》四,西明寺在长安延康坊,原为濮王故宅,显庆元年秋八月戊子始建。(据《慈恩传》十、《宋僧传·道宣传》、《珠林·传记篇》及《统记》三十九,似应建于显庆二年)至本年夏六月十二日营造完毕。寺拟式中印度祇洹精舍(见《续弘法大师年谱》三引《东要记》),周围数里(境域三百五十步),左右通衢,规模宏大为京师诸寺之首,遗址在今西安市西南郊。武则天时日本道慈入唐以寺图样携归,按其原式在奈良建造安平寺。《慈恩传》十:“其寺面三百五十步,周围数里,左右通衢,腹背廛落。青槐列其外,渌水亘其间,亹亹耽耽,邑都仁祠此为最也。而廊殿楼台,飞惊接汉,金铺藻栋,眩目晖霞。凡有十院,屋四千余间,庄严之盛,虽梁之同泰,魏之永宁所不能及也。”六月十二日诏以道宣为上座,神泰为寺主,怀素为维都。其後慧琳、道世、不空、圆照、道邃亦住本寺,至武宗时毁灭佛教,寺遂毁圮。高宗为优礼玄奘,于七月敕徙居西明寺。十四日迎玄奘入居新寺,典礼之盛与迁居慈恩寺时相彷佛。又令以沙弥海会等十人充弟子,详《慈恩传》十、《稽古略》三、《开元录》八。但後又居慈恩寺。
十月八日至十三日译塞建地罗悟入。《入阿毘达磨论》二卷、释诠,嘉尚笔受。据《开元录》八。《内典录》七、《大周刊定众经目录》十谓唐显庆年玄奘於内宫中译,误。本论系根据小乘有部宗义,一色、二受、三想、四行、五识、六虚空、七择灭、八非择灭,为依七十七法来解释体相的俱舍学说入门阶梯的著作。
是岁,玄奘曾参与史官编撰《西域图志》之役。案各家《传》、《状》、《碑铭》与载记杂录等均未载此事。《珠林》三云:“依奘法师《西国传》”,又九引《西国志》,又三九“敕令文学士等总集详撰勒成六十卷号为《西国志》,《图志》四十卷,合成一百卷”。《新书·艺文志》著录《西域图志》六十卷,显庆三年上。《玉海》六十六同。《珠林》作乾封元年夏末方讫,似误。冯承钧译烈维《王玄策使印度记》按云:“《法苑珠林》所引《西域传》与今本《西域记》不同,具见今本《西域记》非原本,曾经後人删改也。”(《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七编)冯说并未提出任何证据,似难成立。岑仲勉谓《西域记》之成书“其时下距高宗龙朔元年,计差十六年,从何引及玄策将归之事?即许后人再有增订,然不能据此为今本《西域记》非原本之证也”。又云:“求诸古今书说,奘师固别无《西域传》之著,而纂集《法苑珠林》之道世,实与奘师同时,乃引之至再至三,颇难索解,考《新唐书·艺文志》著录《西域图志》六十卷,高宗诏史官赞次,许敬宗领之,显庆三年上,又《法苑珠林》著录《西域志》六十卷,高宗麟德三年奉牧令百官撰,两志卷数恰同,当是一种,意者奘师曾预其役,故道世取冠题称耶?”(原刊《发心》第一期,收入《中外史地考证》上册,页二九七—二九八)案岑说是。惟麟德三年玄奘已卒,但两书卷数同,《玉海》著录其书也在显庆三年,疑《珠林》误记。玄奘为当时西域、印度问题的专家,朝廷多咨询之,许敬宗又系奉诏参与玄奘译场笔润之人,其领撰《西域图志》必咨询亲履其地的玄奘。故玄奘参预修撰《西域图志》是可能的,兹系于是年。
有关人物与大事
四月,诏僧神泰、慧立、义褒《续传》十五在十一月。与道士黄赜、李荣、黄寿、方惠长等二十七人据《统记》、《通载》。入宫辩论佛、道二教。《续传》十八:“释义褒,姓薛,常州晋陵人。……慈恩申请搜扬髦彦,京邑承风,以事闻奏,下敕徵延,便符昔愿,即而入朝。时翻经三藏玄奘法师,盛处权衡,当阳弘演,承思远问,用写繁蕪,亦既至止,共详幽致,乃诘大乘经论,无所不通。……显庆三年冬,雩祈雪候,内设福场,敕召入宫,令与东明观道士论义。……又令褒豎义便立大智度义,李徒虽难,随言即遣。”参见《集古今佛道论衡》丁《今上诏佛道二宗入内详述名理事第一》、《统记》三九、《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十三、《通载》十四作二年误。
褚遂良卒,年六十二。
杜正伦卒。
道因卒于长安慧日寺,年七十二。《金石萃编》五四、李俨《道因法师碑》。
王玄策撰《中天竺国图》,有《行纪》十卷、《图》三卷。《历代名画记》三。
日本智通、智达等附新罗船,取道越州来唐,到长安就玄奘受学,归国後弘传,是为法相宗第二传。参见《续纪》与《三国佛法传通缘起》中《法相宗》及《日本国志》四。吴郡僧三论宗福亮到日本。
五月,徙安西都护府于龟兹以节制西域,以旧安西都护为西州都督镇高昌故地。《通鉴》二百、《唐会要》七三、《安西都护府》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