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图文百科 1000个你应该了解的禅宗问题》 第三章 禅宗哲学基础 什么是“七处征心”?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传说在楞严会上,阿难接受佛祖问讯心目所在之处,阿难作了七处回答:心在内、心在外、心潜伏在眼根里、心在见暗见明的作用上、心在随所合处、心在中间、心无著,都被佛祖解释透彻,称为七处征心。阿难的错误在于将这个应用的心当做真心,而佛指出这些解释的心只是应用的现象,并非真心自性,只是妄心。清远禅师《因举楞严经七处征心成颂》说明了七处征心的体悟:“善逝明知直不邪,要穷妄识是空花。故令庆喜推心目,胜相初观始出家。在内何缘昧肝胃,相知在外又成差。琉璃比眼还同境,闭障开明未有涯。合处随生难定体,根尘兼带转蓬麻。世间一切都无著,水陆空行作翳瑕。七处无归全失措,从兹始得遍河沙。”

    这首诗说明佛七处征心的要旨,佛将阿难的妄心斩尽杀绝,将阿难逼迫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使他可以回光返照,心意随性舒展,达到无在无不在的妙净圆明。端师子颂《楞严经》七处征心偈也评价了这段辩论的内涵:七处征心心不遂,懵懂阿难不瞥地。直饶征得见无心,也是泥中洗土块。禅门颂七处征心一般具有大量的机趣,比如“都缘家贼难防备,拨乱乾坤见太平”、“瞿昙忒杀怜儿切,逼得鮕鱼上竹竿”都是赞成这种模式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