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益禅师曾经前后三坐道场,朝夕进行讲法。当时各方的丛林,都认可他传授的佛法,甚至国外也有慕名者,长途跋涉前来学习。周显德五年戊午(958年)入灭,世寿七十四岁,戒腊五十四。他的弟子在江宁县丹阳为他建立佛塔,朝廷给他谥号“大法眼禅师”。法眼的法嗣有六十三人,以天台德韶(吴越国师)为上首,后代其他著名禅师还有文遂、慧炬(高丽国师)、净德智筠、永明道潜、永明延寿、灵隐清耸、报恩慧明、报慈行言、报恩法安、归宗策真等,在各地传承他的佛法。他的著述有《金陵清凉院文益禅师语录》一卷及文益自撰《宗门十规定论》等行世。
法眼宗在宋初非常繁盛,但是后来逐渐衰微,到宋代中期,法派遂绝,时间不过一百年。法眼最后一代是延寿(904—975年)三祖,活跃于唐末宋初的五代时期。文益、延寿、希辩门下都有高丽国弟子,他们是慧炬、灵鉴、智宗(圆空国师)、慧洪等,慧炬学成回国,被封为国师;智宗(930—1081年)投永明延寿习禅,又拜天台宗净光大师义寂,受天台教旨,回国四十九年,历五期,均受殊礼,是高丽前期禅教双弘一高僧。
法眼禅师的《宗门十规论》,集中介绍了四家宗风,当时还没有四家五家的名称,但已经开始有门户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