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这就是六祖为禅定所下的定义。禅宗的坐禅就是要注意“著相”,“著相”就是无明。佛的三藏十二部,说的、破的就是“著相”。禅宗认为在现实的世界上没有多少东西,就是执著,佛法就是要把“著相”连根拔掉。其他宗派的佛教徒则把阿弥陀佛、观音菩萨抓住,这些都是执著,所以禅宗说“顿破”,就是破“著相”。
禅宗的坐禅一般都是止观双修、定慧等持。懂得了“万法皆空”的道理,用功时就应多修空观,遵循一般的禅法修习方式,以达到不思善、不思恶的境地,到这个时候,你的念头不求净而自净,自然而然地进入轻安自在,这时你就应该定住,越长越好。若定不住,念头起来时怎么办?禅宗用功,绝不去打这个念头,因为打就又生出了欲望,一打就是妄上加妄了。当念头起来时,不去管它,也不随它发展,只是心里明白就行了。这样,念头自然而然就去了。修行者如果用力去排除,那就是自讨麻烦。还有一种方便,念头起来时,你可以追问,这个念头是谁的念头呢?它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呢?就这么去参。所以禅宗的禅师们认为只要在空观上功夫到家,这些自然都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