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图文百科 1000个你应该了解的禅宗问题》 第七章 修禅 为什么经中常说世间之最乐是在三禅?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在这一系列的修行中,三禅的境界是一个过渡。当修行者继续修习禅法到了三禅,心远离喜的躁动,就会进入更深的禅定,他会感受到另一种喜乐。初禅是因为修行者除此体会到舍离欲界而快乐,所以被称为“离生喜乐”;二禅是修习禅定达到默然境界的“定生喜乐”,三禅的喜乐称为“离喜妙乐”。这种禅定中的喜乐是与外境无关的,是完全由内心发出的快乐。由于在三禅的禅定以上没有了喜乐感受,所以在佛教的经文中常说世间的最喜乐状态是在三禅。

    根据资料记载:当禅定的修行者进入三禅后,只有意识在产生作用。同前两种禅定一样,三禅也有功德,三禅共有五支功德,就是舍、念、智、乐、一心。舍是指舍掉喜心。念是指念念分明。智是指有正知。“正知”即是以真正的智慧观察事物的真相,又称为“智”。四禅中的修行者,都能很正确地观察到这个世间,称为正知;而一般凡夫是靠过期的回忆来判断事情。乐是指因舍离二禅的烦恼而感受快乐。这里就解释了因为三禅以上没有喜乐感受,所以这种功德就是世间最喜乐的三禅喜乐。一心是指修行者定在三禅的定境中。

与外界的环境无关的内心喜乐被称为世间之最喜乐,没有喜乐感觉也一样微笑。如这座乔达摩佛陀的雕像,微笑着静立在泰国一座建造精美的佛塔前 。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