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代马祖道一建立丛林、百丈禅师制定清规以来,禅宗寺院都建立了独具地方特色的管理办法,订立了许多相应的规约。但是百丈清规的特色,还在于重视僧团纪纲和人格品行,并且融合了儒家忠孝伦常的思想内容及中土家族伦理的组织形式,从而使清规具有强烈的中土伦理色彩。不管百丈创制清规的用意如何,禅宗的清规在管理丛林中还是以保障禅僧修行为目的的,它在丛林中的地位等同于世俗社会的《礼经》等有关人伦纲纪、德行规仪的宗经。
禅宗的清规认为“丛林之设要之本为众僧,是以开示众僧故有长老,表仪众僧故有首座,荷负众僧故有监院,调和众僧故有维那,供养众僧故有典座,为众僧作务故有直岁,为众僧出纳故有库头,为众僧主典翰墨故有书状,为众僧守护圣教故有藏主,为众僧迎待故有知客,为众僧召请故有侍者,为众僧看守衣钵故有寮主,为众僧供侍汤药故有堂主,为众僧洗濯故有浴主,为众僧御寒故有炭头,为众僧乞丐故有街坊化主,为众僧执劳故有园头、磨头、庄主,为众僧涤除故有净头,为众僧给侍故有净人。”所以丛林管理就是为了更好地修行,毕竟它是一个佛教集团,所有管理的原因都是“为众僧”,一切设置以修行为重。所以说禅宗是一个有组织且直接以体验禅旨为实际目的的佛教宗派。作为丛林提倡保障修行管理方式的不断深入,丛林生活被广大人民所普遍接受。因而,禅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有着直接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