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图文百科 1000个你应该了解的禅宗问题》 第十二章 禅宗在近代的发展 太虚主要生平著述有哪些?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太虚,法名唯心,字太虚,近代著名高僧。俗姓吕,乳名淦森,学名沛林,生于1890年,1947年3月17日,太虚因患脑溢血在上海去世,灵骨葬于浙江奉化雪窦山。太虚原籍浙江崇德(今浙江桐乡),生于浙江海宁。十六岁借故离家,先欲去普陀山出家,后因为乘错了船,机缘巧合到了苏州小九华寺参拜士达上人为师,取法名唯心。

    太虚十八岁时在浙江慈溪的西方寺内读《大般若经》而顿悟,从此能将天台、华严、法相诸宗以及外书中的思想都作灵活融贯的运用。太虚大师一生学识广博、思想深邃,他兼通内学外学、旧学新学,融会唯识中观、法性法相,在佛学和世学理论上,都提出了不少精深的见解。正因为如此,太虚一生著述等身,著作范围包括了世法佛法各个方面,由他的门人著名禅师印顺编成《太虚大师全书》,分为法、制、论、杂四藏。其中的主要著作有《整理僧伽制度论》、《释新僧》、《新的唯识论》、《法相唯识学》、《太虚法师文钞》等。

太虚大师致力于佛教改革,曾提出“中国政治革命后,中国的佛学亦须经过革命”的主张。他在创办僧伽佛学院,培养新僧人才;组织居士正信会,团结各界信众;出版书报杂志,宣传佛教文化等方面,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图为太虚大师法相及赵朴初先生为其舍利塔的题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