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的镰仓时代,禅宗有“武家禅”之称,禅宗与武士道的关系非常融洽,“武士好禅”作为一种风尚,所以有人称“日本禅宗是武士的宗教”。当时武士兴禅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古代社会“政治佛教”的影响和“政教合一”的传统,另外新兴的武士政权迫切需要为武士提供精神支柱。
日本武士遵循的武士道在平安时代(794—1192年)随着武士团的形成渐渐产生的,到了武家执掌政权的镰仓时代,开始兴盛并发展起来。而这一时代,恰恰也是日本禅宗的兴盛期。这一时期,两种主流思想自然要产生交流,所以禅宗与武士之间进行了双向选择,相互进行吸收和发展,这必然导致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
具体来说,禅宗之所以能在日本武士中如此受欢迎,乃至成为“武士的宗教”,主要是与禅宗所具有的特色修行方式以及幕府统治下的社会环境有关。禅宗的很多思想脉络被认为特别吻合于武士道精神。如禅僧的生死观遵循禅学视死如归,生死一如的思想,对武士的忠孝、武勇、不畏生死的精神就影响很大。禅宗提倡把佛教的教理化为具体的日常生活,搬柴运水,都是佛事,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见性成法。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是武士非常欢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