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性论》 第九章 中土佛性与汉唐社会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在本文的“绪论”中,我们指出了佛性思想是中国佛学的主流,是中土佛教的特点所在,之后的各章,我们对此进行了具体的论证。一方面,通过资料与观点的结合,剖析和论述了各家佛性学说的具体内容及其在整个佛教学说中的地位;另一方面,通过对一系列范畴的分析比较,揭示了各种佛性思想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其源流迁变。这双重的努力,旨在从纵横两个方面阐释与说明中土佛性思想的主流性质及其历史发展。这样做的必要性在于,中土佛性思想本身不但是一个整体,而且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对一个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作整体考察,“抽象——具体”的方法才是一种“科学上的正确方法”。如果说,我们在文章的开头所提出的佛性学说是中国佛学的主流的说法只是一个抽象的论断,那么,我们在往后各章所作的努力,则是力图通过中国佛教史上一些重要思想家与佛教宗派佛性思想的展开,使这个抽象的论断不断得到充实、丰富与具体。

    采用抽象——具体的方法,揭示中土佛性思想的主流性质及其历史发展虽然是研究中土佛性学说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一步,但这并不等于说,对中土佛性思想的研究就可以到此止步。从某种意义上说,指出佛性学说的主流性质及其历史发展,只是从逻辑上去再现佛性学说的历史进程,至于这种学说为什么是这样发展而不是那样发展,在中国佛学中所以是这种学说成为主流而不是其他学说占统治地位等等问题,这里均未涉及。因此,如果对中土佛性思想的研究不满足于现象及其发展过程的描述,而决意深入到现象背后,进一步去探究现象及其历史发展的动因,那么,人们就必须找出中土佛性思想的主流性质及其发展的社会历史根据。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