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5月29日)
度尽劫波①
十载忆称觞,
欢呼度尽劫波长。
秋菊吐奇芳。
①一九七二年九月,中日邦交恢复,我曾为文载《人民中国》月刊,引用鲁迅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之句。
相逢一笑
十载梦犹新,
相逢一笑弟兄亲。
秋兰气倍馨。
慈航东渡①
胜事话因缘,
圣像慈航远叩关。
回首卅年前。
①一九五二年,我曾以中国佛教协会名义赠送日本佛教界观音像一尊,托当时来北京参加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和平会议的日本代表带回日本。后得全日本佛教会会长及诸负责人复信,反应热烈。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两国佛教界最早的接触。
送还遗骨①
沧海记曾经,
载还客骨慰忠魂。
破浪仗悲心。
①与我们送观音像的同时,日本以大谷莹润为首的佛教界人士,对战争时期中国在日殉难烈士遗骨进行调查、发掘和送回,对促进两国友好作了辛勤的持久努力。
不战之誓①
破浪仗悲心,
和平圣誓广征名。
众志喜成城。
①五十年代,大谷莹润、西川景文、菅原惠庆等长老,在日本发起“日中不战之誓”的签名运动。
鉴真和上①
千二百年间,
叶摘新枝泪不干。
终迎盲圣还。
①一九六三年,中日两国文化界及佛教界共同举行鉴真和上逝世一千二百年的纪念活动。一九八〇年,鉴真像回国巡展。
友好条约①
两岸动欢声,
如霞彩带结同心。
亲上又加亲。
①一九七八年八月,中日两国政府签订和平友好条约。十一月,邓小平副总理赴日换文时,宣布南京与名古屋结成友好城市。我当时作诗有“喜中闻喜讯,亲上又加亲”之句。
岚山诗碑①
友声未有阑,
诗碑千古伴岚山。
清韵响松泉。
①一九七九年四月,我随邓颖超副委员长访日参加岚山周总理诗碑揭幕式。
法乳恩情①
南北树丰碑,
法乳交流舍我谁?
恩情代代垂。
①三年来,日本佛教天台、真言、净土、禅宗在西安、天台、宁波诸古道场树立日本祖师得法之碑或造像,以纪念法乳因缘。
总理访日
载得友情多,
风送芳邻笑语和。
景色映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