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静安寺星期讲座)
诸位,圆瑛此次到天津、北京讲经六个多月,方回未久,今天到此讲演,讲题是赵朴初居士所拟的“佛教与做人”。这个题目很有趣味,诸位莫道做人与佛教没有相关,也不可说做人有什么为难。世界上很多的人若要问他做人的道理,大多数都是不注意的;若没有加以研究的,都以为做人是很容易的。哪里知道不但成佛难,就是做人也不易啊。何以见得做人是不容易呢?大凡我们托生于天地之间,要具道德、学问、阅历三种资格,方成完全人格。若不具此三种,就不可说是会做人。
(一)若无道德,则对家庭不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养育妻子。对外不能忠信朋友,和睦乡党,不守公德;凡公共场所不肯拥护,公用物件不肯爱惜,不恤同胞,不济苦难,只图己利,不顾损人。此皆无道德之行为,不合做人之道。余尝谓道德为立身根本,若无道德,何以立身?
(二)若无学问,不特佛学、哲学理趣洪深不能了解,即对各种科学、各宗学说,亦不能披阅,世间常识亦复茫然,名为白丁,问若哑汉。此皆无学问之表现,亦不合做人之道。余尝谓学问是应世经纶,若无学问,何以应世?
(三)若无阅历,即无经验。无论政军学商各界,必有阅历,方富经验。倘无经验,为政者,难收治国安民之效;为军者,莫获建功立业之策;教学者,不得因才教育之功;经商者,安望货殖生财之道;乃至百工技艺,农作之人,皆须经验,方能获利。如无阅历,亦不合做人之道。余尝谓阅历是成功左券,若无阅历,何以成功?
以上所讲道德、学问、阅历三者,如宝鼎之三足,阙一不可。虽有道德而无学问,不能利人;若有学问而无道德,不足服人;即使道学兼具,而无阅历,必定不能办事,遇境逢缘,无由应付。譬有良好机器,不谙使用,亦属可惜。故做人必须具足三种资格,方算得会做人。
现见世界上许多人,昏昏度日,过了一天是一天,并不想着做人道理,也不知做人如何做法,只晓得穿衣吃饭。故古人对此等不具道德、学问、阅历之人,呼为衣架子、饭袋子,此即寓有讥讽不会做人之意。
现在对世间法上,讲做人道理,要具三种资格,已是不容易的。今再讲佛教与做人,有密切关系。佛教者,即释迦牟尼佛度生之教法也。我佛是在中国周朝时代,生于中印度迦维卫国,为皇太子。年至十九岁,因见世人有老病死三种痛苦无法解决,所以发心出家修道,欲度众生。至三十岁成佛,说法四十九年,称为佛教。共有五乘教法,人天乘是世间法,余是出世间法。说人乘即教人做人的道理。
现在多人不曾研究佛学,不知佛教与做人的关系,都认着佛教是出世法,与世人无干,此是错误。又有随声附和之流,指佛教为迷信,更属非是。佛是大觉悟的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方能成佛。觉就不迷,迷就不觉,佛既大觉,岂有教人迷耶?佛教正是破迷之教,如五更洪钟,能醒世人迷梦。望诸位一定要信佛教,研究佛教,由信而解,因解起行,由修得证,能得无量利益。古来许多大学问家皆信佛学,得大受用。
如何是佛教人乘?就是佛说五戒为人道之因,五戒全无,必失人身。五戒者,第一戒杀,不但不可杀人,乃至一切动物,凡有命者皆不得杀,应生慈悲心,与众生之乐,拔众生之苦,以仁德及物。岂可杀彼身命,养我口腹耶?第二戒盗,不但贵重财物不得强取盗取,乃至微小之物,亦不可窃取。他人财物,是他人所有权,不与不取,见利思义,岂可明瞒暗骗,偷窃诈取耶?第三戒邪淫,世俗之人,一夫一妻,伦常所许。夫妻之外,不可邪淫。非但不可强奸,乃至和奸,亦所不许。他人妻女,他所守护,岂可不遵礼教,淫乱行事耶?第四戒妄语,不但未曾得道说得道,未曾证果说证果,大妄语是当戒的,乃至见言不见,是言不是,皆属无有信实,岂可虚妄发言,不守口业耶?第五戒饮酒,酒虽不是荤腥,亦无性命,然酒能乱性,多见醉后惹祸招殃。故佛为防非止恶,亦复制止,不许饮酒。即我国圣君夏禹,以仪狄制酒佳味,贬向苏海,亦此意也。
此五戒,即我佛教人做人之法,若前生能持一戒,亦可不失人身,但为下等之人,一生困苦。能持二戒,尚在中人以下。能持三戒,可为中等之人。能持四戒,则在中人以上,但美中而有不足。全持五戒,则为上等之人。人类之有富贵、贫贱、寿夭、穷通之不等者,皆由前生持戒多少之故也。
此五戒即儒教中五常:不杀生,仁也;不偷盗,义也;不邪淫,礼也;不妄语,信也;不饮酒,智也。能持五戒即具道德。能知持戒,可以生善灭恶,即是学问。如是阅历世情,以验持戒不持戒之得失,自可深信因果。看杀人之人,结果必遭他人之杀;偷盗之人,必至破案受刑:邪淫之人,必定丧身败名;妄语之人,必不为人信用;饮酒之人,必然醉后为恶受苦。有此阅历,如是持戒之心益坚,道德、学问日见增进。佛之教人持戒,即令人具足做人三种资格。身戒易持,口意难守,不说杀盗淫妄饮酒之言,不起杀盗邪淫妄语饮酒之念,自属不易。我们做人,必须时刻留心,常存临深履薄之心,如是做去,方可算得会做人。
上约佛教人乘做人所讲,再约佛教大乘法说做人的道理。做人第一须除悭贪心。悭者,悭吝;自己财物,不能施舍,乃至拔一毛而利天下都不肯为。贪者,贪婪;他人财物,最好都为我所有。悭贪是病,故佛教人做人,应行布施,以度悭贪。第二做人须断恶念。恶念不起,身自然不行恶事,口自然不道恶言。故佛教人做人,必须持戒以度诸恶。第三做人须断瞋恨心。惟是逆境之来,必要忍受,要明反忍、忘忍、观忍、慈忍四种工夫。故佛教人做人,当修忍辱以度瞋恨。第四做人须除懈怠心。无论何人,心多懈怠,一生功业无成。故佛教人做人,须要精进以度懈怠。第五做人要止散乱心。如若散乱,没有把握,难免为境所动,为物所转。故佛教人做人,应学禅定以度散乱。第六做人要断愚痴心。愚则不能成事,痴则不能明理,触向多乖,心常暗昧。故佛教人做人,须求智慧以度愚痴。
世人若能依佛教以做人,不但可以完全人格,照此六度之法修去,即成佛也是不难。以六度具足万行,前四度以求福,后二度以求慧,福慧满足,自能成佛。
诸位,今天所讲做人道理,先约世间法讲,次约佛教人乘讲,后约菩萨乘讲,讲到人能成佛为止。我们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当作佛。迷之则为众生,佛性埋没于五蕴山中,如金埋在矿中。悟之修之,则烦恼断尽,佛性现前,可以成佛。如一座矿山,已知有金,肯加开采煅炼之功,则渣滓既尽,真金出矿,可以不受埋没,而为世间之宝;众生成佛,而为佛宝,亦复如是。
深望诸位,将今天所讲的话,仔细加以研究力行,由做人而求成佛,亦分内事也。况且这个时候,浩劫当前,民生痛苦,我们做人的人,当先依佛教做人,再进一步而求成佛,方能永离痛苦。谅大家一定很愿意,很欢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