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山游访记 卷七 光绪壬辰年由淮安经扬镇过宝华朝大茅山游访记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正月初八日,由淮安圆明兰若,沿运堤陆行。四十里平河桥,出街适遇益林潘大先生,文学秀才,朝大茅山同行,谈及大劫将临,我等学道之人,要发广大心,舍己利人,救济一切,普渡众生。四十里宝应县,宿泰山寺,香火之地。时有超凡、宏台二师,与潘公相识,殷勤招待,留住一天,研究救人之难、济人之急、难行之法如何进行等语。登楼远眺,潘公忆古:空楼对湖波,野波独客过,无人来留宿,报恩人少受恩多。
    初十日,四十里泛水镇,二十里界首镇。潘公劝化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十一日,二十里六安闸,四十里高邮州御码头。东门秦游台,风景幽雅。潘老谈:世事如棋转眼更,痴人何用苦纷争;今朝未知明日事,铁面阎罗不徇情。
    十二日,出南门经南关坝、新坝、五里坝、车逻、昭关等坝,皆是归海。黄淮二水泛澜,先开通江各坝,如水再大,开入海等坝,乃下河生命关头。三十里露斤,娘娘庙稍息。潘公劝住持,养猫须扣铃。谈救人自救、害人自害等语,令人触目惊心。三十六里邵伯镇,铁牛湾,相传刘伯温治水。
    十三日,三里六闸,十里经普贤墩、陈家沟。十里湾头,潘公与同行人谈:埋蛇受宰相之报,救蚁得状元之福,因果无差也。十五里扬州。
    十四日,往北门外,经天宁、重宁,气象宏大。观音山,茂林围绕,殿宇辉煌,香火盛旺,非常灵异。主人公出,潘公问道,老僧答曰:“无力放生,先行戒杀;有心为善,切莫欺天。”往游平山堂、小金山,风景极佳,文人雅士、往游者络绎不绝。回观音山宿。
    十六日,经东关。城内琼花观,昔隋炀帝来游看花,今则空观而已。沧桑几更,人事不同,真可叹也。四望亭,绿牡丹骆宏勋故事,亭犹存焉,英雄何在?亦可悲也。出南门,文峰塔。十五里三叉河、高旻寺,乃宗门之法幢,清乾隆南下游此。雍正时高僧天慧彻祖,道风大振,常住数百人。适首座朗老在客堂招待,潘君请开示,朗公云:“汝欲学道,先明因果。要知起心动念即是因,善恶之报即是果。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因果不昧,一定之理。”是晚求往禅堂坐香,闻普堂主讲开示,言及依稀越国,仿佛扬州,打破镜来,方许相见等语。潘公得悟。
    十九日,二十里瓜州,十五里乘义渡过江,镇江府上岸。观音洞香火颇旺。三里金山寺进香,某师带见方丈,潘君请开示,秋老云:“先尽人事,然后发菩提心。从静中观人忙,才得超尘脱俗。遇忙处,会偷闲,是安身立命工夫。”知客师谈:红羊时,本山遭大劫,今由曾文正、左文襄、李傅相、彭公诸大名人发起重建,藏经楼、大殿、禅堂、妙高台、佛印楼先后落成。苏东坡玉带永镇山门,惟山顶宝塔空洞,红羊火焚未修。法海洞、朝阳洞、中冷泉、仙人洞、蕲王殿、忠臣等祠,一览道风,为三江之冠,古迹已详上册。常居数百人。知客师引往禅堂坐香,听开示。头头是道,法法贯通。
    二十二日,雨后看山色,江上观波涛。十二里南门外鹤林寺,有杜鹃楼。五里竹林寺,松竹清幽。狮子窟。三里招隐寺,峰峦幽奇。望江亭,看山水大观。
    二十三日,大雨半天。当家师谈:顽石之中,良玉隐焉,寒灰之中,星火寓焉。
    二十四日,十里北门外甘露寺、龙泉试剑石、观江楼,渡江。焦山竖立江中,中流砥柱,昔日焦公修道处,故名焦山,有焦公洞。别峰庵,花草茂盛,树木清幽。松寥阁,看朱太祖像,龙蛋奇物。鹤鸣庵,有瘗鹤铭碑。定慧寺,净门丛林。潘君请知客带至方丈,开示云:“看破有尽之身躯,万境之尘缘,自息悟入,无怀境界,一轮之心月独明。”清言有味。各房细看,墨宝古迹已载上册。
    二十七日,红船渡江,潘君直往茅山,余独行。二十里高资镇,三十里空青山,有志公泉。山高清秀,行道之所,惟发心者希。
    二十八日,三十里下蜀,三十里龙潭,定水庵,华山下院。十五里宝华山、慧居寺。古隆昌寺,天下戒坛第一,常住数百人,道风行戒。莲华域、环翠楼、戒公池、八方亭、四望亭、拜经台、龙池、诸祖塔院、一叶庵。寺内不养猫,老鼠颇大。红羊劫后,圣性老和尚重兴。尝有二法子,长者大霖,罗汉形像,道德高上,留余小住,常谈因果报应,言律学戒法颇详,话心性论教义公案,开我的迷途。尝见有女子跪求,发愿以三万元满堂装金,所求者,伊表兄与帐房彼此谋害,将来不了。师云:“汝能出家,修道就解。”伊始终不允,如今生不解,生生世世成为冤家对头。
    三月初五日,下山。十五里东阳镇,五里牌头庵,慈荫律院。此去有温泉,在山涧中沐浴。三十里灵谷寺,代理本根师同看无梁殿、八功德水、志公塔、玉带白果、十里松。时有香会,十余人至殿,即邪神上身,口中乱言,其中有因果循环之理,不知是何原故。
    初六日,七十里句容县。
    初七日,五十里大茅山,山有三峰,障于半天,秀接长空,周约三十余里,高约三里许,道云第一洞天,第八福山。麓南正街,饭店客寓林立,专住香客。东街头上山大道有大碑竖立,三横字“大明律”,下书“不许妇女上山进香”,事虽如此,仍是妇女入山进香。曲折而上,沿途山洞,仙景颇多。三里大茅峰山门。大棋栏大殿供奉三茅真君,内有六房道士,皆依香火生活。面向东南,前低后高。惟大茅宫香火极盛。
    初八日,二里许二茅宫,香火次之,有羽士二人,有一年高羽士诵《金刚经》。
    初九日,约三里三茅宫,香火极微,一人看门而已。礼毕,引余由北山小径,三里许乾元观,宫殿古色,茂林深幽,乃行道之所,内有三五羽人,皆是修炼之士,留住,指示修身之法,所示三花聚顶,五气朝元,水火既济等二工夫。另一道者言:“意粗性躁,一事无成;心平气和,千祥云集。”又一真人云:“身在天地后,心在天地前。”康节云:“身在万物中,心在万物上。”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