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劫不复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佛教的“三世说”,在我国的影响相当大。直至清代的“公羊学派”,还借鉴佛教的“三世说”,提出了“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儒家“三世说”:从“据乱世”进入“升平世”(小康之道),再从“升平世”进入“太平世”(大同之道),是社会进化的共同规律。

    释迦牟尼所说的“世”,是“迁流”的意思。“三世”,本是对时间过程的划分,叫做“竖三世”。后来,佛教又用“世”表示方位,从空间意义的角度提出了“东方净琉璃世界”、“娑婆世界”、“西方极乐世界”的“三世说”,叫做“横三世”。

    佛教宣称:“东方净琉璃世界”由药师佛掌管,“娑婆世界”(人类所生存的现实世界)由释迦牟尼佛掌管,“西方极乐世界”由阿弥陀佛掌管。

    “药师佛”的全称是“药师琉璃光如来”,又叫“大医王佛”或“医王善逝”等。《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里面说:药师佛前生做菩萨时曾发过12个大愿,要为众生医治病苦、消灾延寿,使众生免于九种“横死”(指“得病无医死”、“王法诛戮死”、“非人夺精气死”、“火焚死”、“水溺死”、“恶兽啖死”、“堕崖死”、“毒药咒诅死”、“饥渴所困死”),所以名为“药师”。正因为如此,他在汉地是一个非常受人爱戴的佛。

    不过,在掌管“横三世”的诸佛之中,汉地佛教信徒经常挂在嘴边的,倒不是这位药师佛,也不是“近在眼前”的释迦牟尼佛,而是“远在天边”的阿弥陀佛。《阿弥陀经》里面说:阿弥陀佛在“过去世”是法藏菩萨,曾发过48个大愿,经过长期修行而成佛。人们通常所说的“念佛”,就是念诵阿弥陀佛的名号。久而久之,“阿弥陀佛”竟然成了汉地人表示感慨的口头禅。在长篇古典小说《红楼梦》里,不论尊卑长幼,从贵妇人到村姥姥,从公子、小姐到仆役、丫鬟,都在激动、慨叹的时候念上一句“阿弥陀佛”。

    “阿弥陀”,是梵文音译,意译为“无量寿”、“无量光”、“无量清净”等,意思是:经过无量的“劫”,犹能不生不灭,光明永著,远离一切罪恶与烦恼。

    “劫”,是梵文音译“劫波”之略,意译为“远大时节”或“大时”、“长时”等,是佛教所规定的一种极长的时间单位。

    佛教把“劫”分为大、中、小三种。按照《大智度论》的规定计算:一个“小劫”约为1680万年,一个“中劫”约为3亿3600万年,一个“大劫”约为13亿4400万年。

    为了说明“劫”的“大”、“长”,佛教还设喻说:假如有一座纵、横、高都是40里的城,里面贮满了芥子,每三年从城里面取出一粒芥子,直到把这座城所贮的芥子全部取尽,所经历的时间恰好是一个“劫”。这一比喻叫做“芥城劫”。佛教又设喻说:假如把大千世界的全部物质都制成墨,每经过1000国土点下一个墨点,直到把墨用尽,所经历的时间也恰好是一个“劫”。这一比喻叫做“尘点劫”。

    成语“万劫不复”的意思是“经历一万个‘劫’也不能复生或恢复”,用来表示永远不能复生或永远不能恢复。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