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报平安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怀海的《禅门规式》,初创了汉地佛教的寺院制度。以后,经过唐末、五代、北宋的发展,汉地佛教的寺院制度基本完备了。

    按照怀海的《禅门规式》,每个僧人在佛寺里都要承担一定的具体工作。一般来说,在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中,僧人的职别多达80种,分属3个等级。“方丈”、“监院”、“首座”、“维那”等,是佛寺的首脑人物,为上等职事;“化主”、“库头”、“殿主”、“寮元”等,是佛寺各部门的管理人员,为中等职事;“饭头”、“菜头”、“火头”、“水头”、“钟头”、“鼓头”、“门头”、“塔头”、“碗头”、“茶头”、“浴头”、“净头”、“树头”、“园头”、“柴头”、“磨头”等等,是承担具体责任的僧人,为下等职事。印度佛教僧人只根据参加僧团的时间长短分为“上座”、“中座”、“下座”,没有职事的高低之分。怀海的《禅门规式》是汉地固有的儒家等级思想对佛教的重大改造。虽然怀海倡导“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并且身体力行,努力实践这一主张,但是,佛寺的等级制度使得上等职事僧乃至中等职事僧日渐脱离了各种具体劳作,成为佛寺里面的“劳心者”。

    “纲维”,是佛寺里面管理僧众事务的高级职事之一,地位仅次于“首座”。《百丈清规》卷4中规定了“纲维”的职责范围:“堂僧挂单,辨度牒真伪,众有争竞遗失,为辨析和会,戒腊资次,床历图帐,凡僧事内外,无不掌之。”可见,“纲维”的权利很大,也是非常繁忙的上等执事僧。

    唐代段成式的《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里面记载:长安童子寺“纲维”所操持的各种“僧事内外”之中,还包括关注佛寺里面竹子的生长情况。当时,北方的竹子很少,童子寺里面的竹子也“才长数尺”。佛寺里的“纲维”每天都要去看看竹子,并向大家“报竹平安”——报告大家,竹子平安无事地活着。

    《酉阳杂俎续集·支植下》里面所说的“报竹平安”,后作“竹报平安”,其中“竹”字的意义由“竹子”变化为“竹简”,是书信的代称。这条成语的意思也就成了“书信报告平安的消息”,指平安家信。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