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山空回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简称《心地观经》,是“十二部经”中“本生”部类里面的一部,由天竺来华僧人智慧翻译成汉文。

    “本生”的意思是:一个生命出世以后,因行为或善或恶而在“六道”之中不停息地轮回转生;佛也是经过累世修“菩萨行”,多次转生,才得以成佛的。正如《大般涅槃经》卷10里面所说的:“如佛世尊,本为菩萨,修诸苦行,所谓比丘。当知我过去作鹿、作熊、作獐、作兔,作粟散王、转轮圣王、龙、金翅鸟,诸如是等,行菩萨道,所可受身。”这种说教在于表明:要消除人生的苦难,只能通过不断自我净化来完成,因此,必须重视累世的修行。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离世间品》里面说:如果不能对于佛教的根本原理坚信不疑,就好像人没有手。“虽至宝山,终无所得”——即使走进聚藏着珍宝的山里面,也无法得到任何东西。

    成语“宝山空回”就是由此产生的,用来比喻:本来应该有丰富的收获,却一无所得。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