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代康僧会编译的《六度集经》,内容也大多为“本生”部类的佛经。
《六度集经》共8卷,收录佛经91篇,其中有81篇讲述佛的本生。这些佛经有的是康僧会自己翻译的,有的是前人译出的,康僧会将它们汇编成集,按大乘佛教所说的“六度”分为6章——第一章《布施度》、第二章《戒度》、第三章《忍辱度》、第四章《精进度》、第五章《禅度》、第六章《明度》。
《六度集经》的第三章,专门论述“忍”对于修行者的意义。“忍”,是“忍受”、“认可”的意思。《成唯识论》卷9里面说:“忍”包括“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谛察法忍”等3种。《显扬圣教论》卷2里面说:“忍”以受害而“不愤”、受苦而“不乱”以及“正慧”为目的,其实质是“智慧”。但是,作为佛教普遍宣传的一种美德,“忍”的重心在于“耐怨害”和“安受苦”,所以叫做“忍辱”。《六度集经》第三章主张:“忍不可忍者,万福之原。”——能忍受不堪忍受的,会带来无穷无尽的后福。
成语“忍无可忍”就是由此产生的,意义由“能忍受不堪忍受的”变化为“要忍受也无法忍受”,用来形容:忍耐已达到极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