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法华经》把各种佛教学说分为“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3种,认为它们是佛陀根据不同时机、针对不同对象所讲说的不同佛法。《法华经》主张:佛陀讲说不同佛法的目的,是为使众生都获得“佛之知见”。《法华经》又主张:众生都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

    《法华经》刚一传入,就引起了汉地佛教信徒的注意。西晋时代,已经出现了研习《法华经》的学者。隋代,形成了以《法华经》为根本经典的“天台宗”;汉地其他佛教宗派也都信奉这都佛经。

    《法华经》第4卷里面有这样几句经文:“令发一切智心,而寻废忘,不知不觉。”

    “知”与“觉”,本是我国固有词语,指对于事物的感知。《公羊春秋传·宣公六年》的注里面指出:“由人曰知之,自己知曰觉。”意思是:被动受到外物触及而有所知,叫做“知”;主动接触外物而有所知,叫做“觉”。后来,这两个字合成为“知觉”一个词,表示感知的联系与综合。《法华经》中所说的“不知不觉”’是没有知觉的意思。

    作为一条成语,“不知不觉”用来形容不经意或自然而然、无意之间。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