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裳连袂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宋代的经济生活和文化社会,都烙上了深刻的佛教印记。

    在经济生活方面,形成了以佛寺为中心的“香市”(也叫做“庙市”或“庙会”)。最初,是僧尼们在佛寺里面或附近地方出售手工制品等,后来平民百姓也到这里来出售农副产品。例如,汴京(今开封市)的尼姑们定期到相国寺的“两廊”之中卖她们自己缝制的“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以后,“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此外,萌芽于南北朝时代的佛寺经营的“质库”(高利贷)也更加发达,号称“长生库”,正如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卷6里面所记录的:“今僧寺辄作库,质钱取利,谓之长生库。”

    在文化生活方面,唐代僧人在佛寺里面宣扬因果报应思想的“俗讲”,发展为流行于民间的说唱艺术——“宝卷”(以佛教故事为题材,韵文与散文相同)。“说经”,是宋代说唱艺人的基本技艺之一;“香市”,是说唱艺人表演“宝卷”和“说经”的主要场所。

    在这种情况下,佛寺不再是清净香火之处,而成为开展经济活动和文化活动的地方,成为俗世男女经常涉足的地方。宋代刘从乂的《重修开元寺·行廊功德碑》中,描述了当时佛寺里面的热闹场面:“袨服靓装,继日而掎裳连袂。”意思是:一连几天,佛寺里挤满了穿着盛服的男子和涂抹着脂粉的女人。

    成语“掎裳连袂”就是由此产生的,用来形容人多——“裳”,是裙子;“袂”,是袖子。裙子拖住裙子,袖子连着袖子,可见人拥挤极了。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