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诵”,是佛寺里面的日常宗教活动,包括“早课”和“晚课”,以诵读《心经》、《佛说阿弥陀经》等佛经为主,还要念诵《楞严咒》、《往生咒》等咒文,并有礼拜、忏悔、祝祷、念佛等仪式。佛教认为,“课诵”是僧人获得功德的重要途径,因此又称之为“功课”。
然而,打破一切权威、反对一切传统的“禅宗”,对于以诵读佛经为主要内容的“课诵”持否定态度。《景德传灯录》卷28的《越州大珠慧海和尚》里面记载:越州大珠寺的住持慧海和尚,把念诵佛经叫做“客语”——说客套话,不准寺里的僧人做“早课”和“晚课”。曾经有一个僧人十分不解地问:“何故不许诵经,唤作客语?”慧海和尚对他解释道:“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意思是:鹦鹉只会模仿人的声音,不理解人的意思;佛经传达的是佛的意思,不理解佛的意思只是诵读经文,就像鹦鹉学人说话一样,所以不许你们诵读。
云门文偃大师首创的“一字禅”,很多“禅宗”僧人争相仿效。对此,慧海和尚也持批判态度。一次,有个行者(指住在佛寺里服杂役而没有落发出家的人)问:“有人问佛答佛,问法答法,唤作一字法门,不知是否?”意思是:问“如何是佛”就回答一个“佛”字,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就回答一个“法”字,叫做“一字法门”,不知道对不对?慧海和尚对他说:“如鹦鹉学人语,话自语不得,为无智慧故。”意思是:这样做如同鹦鹉学人说话,学的只是声音却学不到意思,是没有智慧的表现。
成语“鹦鹉学舌”就是由慧海和尚的譬喻而产生的,用来比喻: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也怎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