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本是我国的传统词汇之一。屈原的《离骚》中,已有“惟草木之零落兮”的诗句,指草木凋落,“草曰零,木曰落”;后来引申为人事的衰亡、飘零。例如,三国时代的孔融在《论盛孝章书》一文里说:“海内知识,零落殆尽。”
自唐代开始,“禅宗”僧人把这个词发展为生动的“七零八落”,用来表示几种不同的意思。《五灯会元·临江军慧力有文禅师》里面,记录了有文禅师这样一句话:“无味之谈,七零八落。”这里,“七零八落”形容语言零乱没有条理。《五灯会元·舒州山谷三祖冲会圆智禅师》里面,则有这样的记录:“曰:‘天堂地狱相去多远?’师曰:‘七零八落。’”这里,“七零八落”形容概念模糊。
作为一条成语,“七零八落”用来形容零碎而纷乱,多用于原来完整、整齐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