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两断

作者:出处:
分享到:

 

    唐代诗僧寒山,曾用“一刀两断截”比喻坚决果断:“男儿大丈夫,一刀两断截。”

    后来,宋代僧人妙普首创了“一刀两段”,表示把人一刀砍成两截。《五灯会元·性空妙普庵主》里面记载:当妙普面临被徐明杀头的威胁时,他毫不畏惧,写了著名的自祭文《见佛不拜歌》以后,拿起酒肉,举箸大嚼,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妙普吃光了酒肉以后,又口诵一偈:“劫数既遭离乱,我是快活烈汉。如今正好乘时,便请一刀两段!”然后,他挺颈大喊:“斩!斩!”徐明被他的凛然气势镇住了,钦佩不已,不仅没有杀他,反而向他“稽首谢过”,并派人护送他回到性空庵。这样,乌镇的房屋因此得免于兵火,僧俗都非常感激勇敢无畏的妙普庵主。

    《五灯会元·潭州云峰志璿禅师》里面,有这样的记录:“曰:‘未审和尚如何为人?’师曰:‘一刀两段。’”志璿禅师所说的“一刀两段”,与妙普庵生所说的“一刀两段”意义不同,不是表示一刀砍成两截,而是表示坚决果断,与寒山诗中的“一刀两断截”意义相同。

    作为一条成语,多作“一刀两断”,用来比喻彻底断绝关系。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