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恶不作

作者:出处:
分享到:

 

    法云,是宋代景德寺(在今江苏苏州)的僧人。他编著了一部影响非常大的佛教辞书——《翻译名义集》。

    《翻译名义集》共7卷,64篇,收录音译梵文2040余条。各篇开头都有“总论”,述说本篇大意,然后列出音译梵文,并——举出异译、出处、释义;对于比较重要的名词概念,以“天台宗”的解释为主,详加论释。所依据的资料,除佛教经、论之外,还旁采音义、注疏,转引其他佛书、世书经史,共引书籍400余种。

    《翻译名义集》对重要译家都有专篇记载,并保存了一些翻译理论。例如玄奘提出的“五种不翻”(指5种只音译而不意译的情况),只见于本书卷首,未见于其他地方——“一、秘密故不翻,‘陀罗尼’是;二、含多义故不翻,如‘薄伽’梵含六义故;三、此无故不翻,如‘阎浮’树;四、顺古故不翻,如‘阿耨’、‘菩提’,实可翻之,但摩腾以来存梵音故;五、生善故不翻,如‘般若’尊重,‘智慧’轻浅,令人生敬,是故不翻。”

    《翻译名义集》与《释氏要览》、《教乘法数》,并称“佛学三书”,广为佛教初学者所用。

    《翻译名义集》第4卷的《释氏众名篇》里面解释“无羞僧”这个名词说:“破戒身口不净,无恶不作。”意思是:破了佛教戒律,“身业”、“口业”都不净,违背正理的“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忿”、“邪见”等10种“恶业”没有不干的。

    作为一条成语,“无恶不作”用来形容干尽了坏事。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