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天台山国清寺的僧人丰干(又作“封干”),也是一个能降伏猛虎的高僧。《宋高僧传》卷19的《唐天台山丰干师传》里面记载:丰干本是国清寺里舂米、做饭的僧人,不论人们问他什么,他都只回答“随时”二字,再也不肯多说。人们不了解他,谁也不看重他。一天,丰干唱着偈子,骑着一只猛虎直入寺门,显示了非凡的法力,人们极为震惊。从此,丰干才名声大振。
《宋高僧传》卷19的《唐天台山丰干师》里面,还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丰干看起来疯疯癫癫,说出来的话却十分灵验。唐玄宗光天年间,丰干到京兆行化,“士庶见之,无不倾礼”。当时,京兆有一个名叫闾丘胤的人,要去台州做太守,却苦于头疼不治,难以上路。他听说丰干颇有法力,便向丰干求治。丰干宽慰他说:“君何虑乎!”然后含了一口水,喷到闾丘胤头上。不一会儿,闾丘胤的病就好了。闾丘胤又惊又喜,钦佩不已,又向丰干请教台州之行的吉凶。丰干对他说:“若到任,须谒文殊、普贤。”闾丘胤问:“此菩萨何在?”丰干告诉他:在国清寺的僧厨里面烧火、洗碗的寒山、拾得两个僧人,就是这两位菩萨的化身。
听了丰干的指点,闾丘胤一到任就去了国清寺。僧人道翘告诉他:丰干走了以后,他的旧居改为佛寺的“经藏”(收藏佛经的房舍),当年被丰干降伏的老虎和豹子,经常到那里吼叫徘徊。闾丘胤随道翘到“经藏”里面一看,果然遍地兽迹纵横。随后,闾丘胤来到国清寺的僧厨,找到正在围炉取暖的寒山和拾得,“见而致拜”。寒山、拾得先是吃了一惊,“连声咄吒”,继而猜测出闾丘胤能够这样做的原因,就亲热地拉着闾丘胤的手,笑着说:“丰干饶舌!”——丰干太多嘴了。由于被人了解了本来面目,寒山、拾得不久就一起离开了国清寺,再也没有回来。
成语“丰干饶舌”就是由此产生的,用来形容人多嘴、唠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