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修功德之人,心即不轻,常行普敬。心常轻人,吾我不断,即自无功。自性虚妄不实,即自无德。为吾我自大,常轻一切故。善知识,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坛经》
弱肉强食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为了自身的利益,各种生命之间相互有杀戮。比如,人类为了生存,我们必须依靠捕杀其他生命,例如动物和植物,来为自身生命摄取养分。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如今,人类的捕杀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了保证生存的限度。人类固然无法避免杀生,但人类至少可以培养一种态度,这种态度就是尊重一切生命,珍惜一切生命。在为了生存而猎杀其他生命时,能心存感恩,而不是认为理所当然。我们是人,是万物之灵,就应该佩得起人类给自己的这个称号。
一只受伤的小鹿逃进了道一禅师的禅院,猎人尾随而至。刚好被道一禅师出来遇见。猎人问禅师有没有看到一只小鹿,禅师反问他:“你是什么人?”
那人回道:“我是猎人”。
禅师又说:“哦,既是猎人,那想必你的箭术一定是十分高超了。但不知你用一支箭最多能射几只鹿呢?”
猎人听了有些诧异,答道:“一箭仅一只而已。”
“那你不懂箭术啊!我一箭能射一群。”禅师大声说。
猎人听后也十分惊讶的说:“好你个和尚,我是猎户尚且一次只杀一只,你出家人出手就杀一群,你们不是不能杀生,慈悲为怀的吗?”
禅师这时反问道:“一只是杀,一群也是杀,都是生命,有何区别?”
猎人怔怔不能回答。
禅师又说:“你既知它同你一样也是生命,为何杀它而不杀你自己呢?”
在世上,动物有生命,人也有生命,众生平等,为什么我们要去射杀自己的同类呢?这样的行为与杀害自己有什么区别呢?佛说众生本有的自性和佛是一样的,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众生均可成佛,因而说众生平等。
一天,提婆达多生病,请来了很多的医生,但都不能把他医好。身为他的堂兄弟,佛陀要亲自去探望他。
佛陀的一个弟子十分不解的问佛陀:“您为什么要帮助提婆达多?他屡次害你,甚至要把你杀死!”
佛陀回答说:“对某些人友善,却把其他人当作敌人,这不合乎道理。众生平等,每个人都想幸福快乐,没有人喜欢生病和悲惨。因此我们必须对每一个人都慈悲。”
佛陀来到提婆达多的病床边,说:“若我真的爱始终要害我的提婆达多,如同爱我的独生子罗侯罗一样的话,我堂兄弟的病,就立刻能痊愈。”
话音刚落,提婆达多的病立刻消失,恢复了健康。
佛陀转向他的徒弟们说:“记住,须待众生平等。”
佛所说的平等对待众生,慈悲泣天地。即便面对自己的仇敌,也要有爱,不应因其过错,便对他另眼相看。
古时候的印度,人们在祭拜神的时候,一般都会杀动物当作祭品。他们认为牺牲祭品,可令神祗喜悦。这样神祗便会答应人们的祈求,赐他们更多的钱财,给他们施种田的雨水。
而佛陀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告诉当地人说:“这样牺牲动物是错误的。”
有些人听佛陀如此说,就对他发脾气:“据我们的经本,杀动物来拜神,没有什么不对,你竟敢持不同的意见?”
佛陀回答说:“损人利己是不对的,使人不快乐而使自己快乐是不对的。正是因为每个众生都想活命,就像你一样。因此,你若杀一只动物当牺牲来拜神,你就是个自私的人。我一再教人,自私的人是不会有幸福的。不但如此,神祗在帮助你之前,若要先求动物的血,那神祗一定不仁慈。这样的神也就不值得人去拜。但,假如你对众生慈爱,认为动物和人一样平等无分别的话,那神就会崇拜你!”
很多人听了佛陀的智慧良言,理解了他话中的深藏的寓意,于是纷纷停止祭拜,阻止了许多不幸的事。
无论是什么生物,与人一样,具有平等的生命。不应用它们的鲜血去满足人类的祭奠。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虐待宠物的事情屡屡发生,有些人肆意地蹂躏小动物以致死,全然忘记那是与自己一样的鲜活生命。因此,众生平等不是挂在嘴边的空话,要在日常生活中,去珍爱所有的生命。
【结语】众生平等的观念体现着一种博爱,体现了人类追求平等的美好愿望。只有抱着这样的观念去迎接每一天的朝阳,才能做到对人对事的相对公平,才能铸就人生的大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