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宗与人生》 007修身养德——圆融性情方能体悟人生 心中有佛自成佛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事理即融,断灭亦空,佛自现前,如日之中。

    ——百丈禅师

    我们日常对佛的理解,大多局限于寺庙,里面修行的僧侣可称为职业修道者,佛教徒潜心修行,过的是苦行僧的生活,远居深山古刹,这只是佛教修行的一种表现形式,佛法普度众生,济世爱人,是其最重要的教义,体会教义、践行教义,关键在于每个人的修炼。

    成“佛”,不是要你去当和尚,或不同信仰的改行当佛教徒。每个人修炼也不一定能成为至高的佛,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心中的佛。

    有一个老和尚在垂暮之年,想把自己的衣钵传给一个弟子。可他的众多弟子中有三人悟禅极深,老和尚一时难以择,到底要选谁为传人。

    一个暮色苍茫的傍晚,老和尚已猜到自己寿命将止,该到他决定继承人的时候了。他叫来三个弟子,吩咐他们出去各买一样东西,看谁买的东西既便宜又能塞满禅房。

    老和尚给了弟子们每人一枚铜钱后,大弟子和二弟子马上就出去了,可是小弟子却端坐在老和尚身边打禅,没有行动。

    不久,大弟子回来了。他对师父说:“我买来了几车干草,足以填满禅房了。”

    老和尚听后,摇头蹙眉,非常失望。

    接着二弟子回来了。只见他从袖中取出一支蜡烛,然后把它点燃。老和尚见状,口念“阿弥陀佛”,脸上露出了非常满意的神色。

    这时,老和尚把目光投向了他身旁的弟子。只见小弟子起身将铜钱还给师父,又吹灭了蜡烛,顿时禅房一片黑暗。

    小弟子将手指向门外说:“师父请看,弟子买的东西已经来了——”

    师徒齐向门外望去,只见东边天上,一轮满月刹那间从地平线上跃出,冉冉上升。金色的月光照进禅房,屋内顿时洒满光辉,一片通明。

    老和尚惊讶得半晌无语。禅房里一时寂静无声。许久,老和尚才问打禅的弟子:“你何以想到此法?”

    小弟子双手合十,说:“干草固然能装满禅房,但却使禅房不洁而黑暗,虽价廉而实平庸所为;蜡烛小如手指,不值一文,然烛光能充盈禅房,买烛者非上智而不能为也!”

    弟子沉吟片刻,神情肃穆,继续道:“月光既出,玉宇澄清,月光可谓九天中最无价之物!月光为何物?月明则天明,天明则地明,天明地明则心明;然佛明四宇,佛明我心,可见月光乃我佛也!今我不取一文得到我佛,只因我心中有佛光!”

    老和尚闻言,脱下裴裟披在小弟子身上,说:“你心中的佛光,乃上智中之至聪至慧者也!”

    其实只要心中有佛光,那么就不强求于物质,不花一文,月光映室,天明地明心亦明。不是学了佛就能成佛,只要心中有佛,做一个佛,才可以成佛。与此理相通的是,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了,精神世界在高层次,才能领悟得更深远。因此说,在生活中只要信仰之光常驻心头,我们心中才会充满智慧之光,我们才能有一个由真、善、美构成的快乐人生路。

    有一个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纸。

    “怎么啦?”老和尚问。

    “写不好。”

    老和尚捡起几张看了看:“写得不错嘛,为什么要扔掉?”

    “我就是觉得不好。”小和尚继续哭:“我是完美主义者,一点都不能错。”

    “问题是,这世界上有谁能一点都不错呢?”老和尚拍拍小和尚的头说:“你什么都要完美,一点不满意,就生气,就哭,这反而是不完美了。”

    小和尚把地上的纸捡起来,去洗了手。又照照镜子,去洗了脸;再把裤子脱下来,洗了一遍又一遍。

    “你这是在干什么啊?你洗来洗去,已经浪费半天时间了。”老和尚问。

    “我有洁癖!”小和尚说,“我容不得一点脏,你没发现吗?每个施主走后我都把他坐过的椅子擦一遍。”

    “这叫洁癖吗?”师父笑笑,“你嫌天脏、嫌地脏、嫌人脏,外表虽然干净,内心却不洁净了。”

    小和尚要去化缘,特别挑了一件破旧的衣服穿。

    “为什么挑这件?”师父问。

    “您不是说不必在乎表面吗?”小和尚有点不服气,“所以我找件破旧的衣服。而且这样施主们才会同情我,才会多给钱。”

    “你是去化缘,还是去乞讨?”师父瞪大了眼睛,“你是希望人们看你可怜,供养你?还是希望人们看你有为,通过你度化千万人?”

    后来,老和尚圆寂了,小和尚成为住持。他总是穿得整整齐齐,拿着医疗箱,到最脏乱的贫困地区,为那里的病人洗脓、换药,然后脏兮兮地回山门。

    他也总是亲自去化缘,但是左手化来的钱,右手就济助了可怜人。他很少待在禅院,禅院也不曾扩建,但是他的信众愈来愈多,大家跟随他上山、下海,到最偏远的山村和渔港。

    “师父在世的时候,教导我什么叫完美,完美就是追求这个世界完美。师父也告诉我什么是洁癖,洁癖就是帮助每个不洁的人,使他洁净。师父还开示我,什么是化缘,化缘就是使人们能手牵手,彼此帮助,使众生结善缘。”小和尚说,“至于什么是禅院,禅院不见得要在山林,而应该在人间。南北西东,皆是所在;天地之间,就是禅院。”

    学佛,不如做佛。当你把自己当作一个真正的佛,处处为人着想,懂得奉献、懂得宽容和大爱时,你也就成了佛。用自己的行为去普度众生,达到一个完全了悟佛的境界。

    杭州的灵隐寺在古时候就是个香火旺盛的地方,每天都有很多的游人来此求拜佛祖。因此,在离灵隐寺还很远的街道两边,都会挤满了卖香的小贩。

    有一个虔诚的佛教徒也来到灵隐寺上香。还没到门口,就被小贩们包围住了。大家都夸赞自己的香火最好,但是价钱却比寺内贵上好几倍。教徒不想花冤枉钱,就打算离开。

    卖香的小贩们,看他要走,就拉着他说:“谁不买我的香,谁家今年准有灾。搞不好会出人命,死光光。”

    其他被拉住的游客迫于他们说的狠话,很多人都不情愿地掏钱买了香,只为图个吉利。

    佛教徒则义正言辞地对拉着他不放的小贩说:“只要心中有佛,处处皆是庙。只要心中有佛,草杆也是香。”小贩听了他的话,觉得非常不好意思,灰溜溜地走掉了。

    学佛,就要心中有佛心,不用拘泥于形式,佛祖也能感应得到你的诚心。同样,只要我们心中有爱,有善,有施舍心,也不用囿于某种形式。不必要非得给路旁的乞丐几块钱,如果你手中有水果,给他几个苹果也是一样的。如果想帮助别人,也不需要大张旗鼓,只要默默地做了就好。

    信仰是生命路途中一盏不灭的宝石灯。认认真真做人,诚诚恳恳做事,珍惜每一次成功与失败的经历,笑对生活,那么你便是佛。

    【结语】一个人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完全是有自己决定的,是自己给自己划定了一个小圈圈的,就像围城,完全是自己给自己划定了一个方框,要想突破出去,只有自己思想有所改变才能走出自己的围城,一个人的历史完全是由自己书写的。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