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禅宗与人生》 007修身养德——圆融性情方能体悟人生 安贫乐道,人生快哉

作者:出处:
分享到:

 
    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

    ——《坛经》

    所谓佛就是觉悟;所谓法就是正确的教义;所谓僧就是不染俗尘的清净。自己的心归顺信奉了觉悟,不正确的思想和观点就不会产生,清心寡欲并且知足常乐,能够摆脱钱财和女色的诱惑,这就叫福报和智慧充实的两足尊。

    《坛经》认为“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人一旦有了觉悟,就不会产生错误的思想,就会清心寡欲而变得知足常乐起来。其所指出的是一种安贫乐道的心态,这种心态建立在对人生的觉悟之上。

    守静禅师曾作过一首名为《云水》的偈,其中深含《坛经》的种种思索——

    流水下山非有意,片云归洞本无心。

    人生若得如云水,铁树开花遍界春。

    守静禅师此偈前两句是用了拟人的手法进行论述的,首句中写水从上往下流,只是顺应“水往低处流”的自由本性,而不是刻意所为,暗喻人也应当把握自己清净无垢的本性。第二句中一片云随意游荡,就算飘入洞中,也并非存心而为。寓指禅修也不应虚妄计度。第三句总合了前两句中的事物,以“云水”喻“人生”,指出人的生活如果能像“云水”一样遵循本性,那就不必刻意修炼便可成佛。

    要知道,倘若每个人都懂得遵循自己的本性,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烦心事儿,人生也会变得快乐无忧的。幸福与快乐其实都是由心理状态决定的。快乐并不一定要花大钱、搞“大动作”,有时只是一种觉悟问题,悟到了也就快乐了——口干了有水喝,肚子饿了有饭吃,退休后可以养花种草、养鱼养龟……心里舒畅的感觉,有时只需我们拥有一颗容易满足的心即可。

    有这么一位推销员,他在一个圣诞夜便悟得了这个快乐秘方。

    那是某一年的圣诞夜,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充满着节日的欢愉。这位推销员却一个人孤单地坐在公园里的一张长椅上回顾着往事——

    去年的今天,他也是孤单一个,以醉酒度过了圣诞节。没有新衣,没有新鞋,更谈不上新车子、新屋子了。

    “唉!看来今年我又要穿着这双旧鞋子度过圣诞了!”心里想着,并看了看脚上的这双旧皮鞋,一股惆怅悄然涌上心间。

    就在这时,这位推销员看到了一位残疾青年正费力地支配着轮椅在他身旁经过,他立即醒悟:“我有鞋子穿是多么幸福!他连穿鞋子的机会都没有啊!”

    那天过后,这名推销员发奋图强,力争上游,终于,他有了不错的业绩。不但穿上了新鞋,还有了自己的车、自己的房。

    如何把“禅”的这种生活之道落实到生活里去呢?首先我们必须随时保持一种“知足常乐”的心态。“知足常乐”听起来有点消极、有点不思进取的意味。其实不然,“知足常乐”非但不消极,反而是活泼、积极的,用现代人的形容词叫“敬业乐群”。人之所以有烦恼,很多时候都在于“不知足”。

    例如,当我们找到一份工作以后,如果心里所想的只是要怎样往上爬,要怎样才能出人头地,这时烦恼就会产生了。如果我们能用另一种想法:“这份工作确实得来不易,它是社会上种种的因缘与助力,才让我得到这个工作机会。”自然你就会珍惜与尊重这份工作,用这种心态去对待工作与工作的伙伴,就不难发现何谓快意人生!

    贫困的生活、卑贱的身份,很容易使人丧失志气、丢失激情。在磨难中保持热度不减,是生活发生转机的首要前提。再贫贱的人只要能够坚持住自己的信念、安贫乐道,那么生活就不会抛弃他,快乐也不会远离他。

    东汉时,出身微贱的陈实在家乡当了一名县衙的小吏,有时还要干粗活儿。陈实俸禄很少,常常挨饿,有人就劝他说:“你毕竟是个小吏,吃不上饭只因你太本分了,为什么不贪占一点财物呢?”

    陈实说:“我身份卑贱,如果再干些不法之事,不是更下贱吗?我不能胡为,我要保持心灵的纯洁。”

    陈实用心读书,希望有一天能摆脱卑贱的地位。有人认为他当务之急是安定生活,劝他说:“人要穿衣吃饭,读书有什么大用呢?即便你有大学问,仅因为你穷,别人也会看不起你,还是干点正事吧。”

    陈实不理会这些,相信自己总有出人头地的那一天。后来,陈实当了太丘县县令。他在任上,生活虽然有些改善,但因他奉公守法,日子仍不宽裕。

    陈实的手下没有油水可捞,都对他抱怨不止,有的公开对他说:“从前的县令,自己富足,我们做下属的也有好处可得。现在你自己清苦,我们也跟着受穷,对谁都没有好处,应该变通一下才好。”

    陈实说:“我不想违法,因为我知道犯罪比受穷的害处更大。贫穷时不失去正义之心,严守本分,这才是致富的正途,哪能任性胡来呢?我们现在无灾无难,这不比违法入狱要好很多吗?”

    邻县的县令后来因贪赃入狱,他的下属也有很多人被牵连治罪。陈实的下属这才感到他的教导正确,说:“贫贱的人一旦把握不住自己,就会惹来更大的祸患。我们现在平安无事,都是陈实所赐啊!”

    陈实不因贫贱而巧取豪夺,远离正道,所以后来他才当上了高官,没有中途倒下。他教导下属不用歪门邪道解脱贫困,他们才没有滑向犯罪的深渊。

    安贫乐道,并非不思进取,它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是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积极心态。它是一种人生觉悟,能够让我们坦然度过人生中的每一个失意、每一段痛苦。

    坚持自己的信念,不因别人以及外界的干扰而随意改变,不让忧愁与烦恼来左右我们的情绪,这便是安贫乐道中的快乐人生。

    【结语】孔子说:“吃粗粮喝凉水,睡觉时弯着胳膊当枕头,这里边也是有乐趣的。用不正当的方法得到的富足和尊贵,在我看来犹如浮云一般。”孔子在此重申其看待和求取富贵的具体原则,即需合于“义”与“仁道”,违此而获,则被视如过眼烟云之不足取。同时亦表明其于清贫生涯甘之如饴、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与襟怀。

<<上一记录              下一记录>>
您是第 位访客!